重慶市郊鐵路江跳線過江段過江大橋南主塔封頂

7月10日,由中建六局承建的重慶市郊鐵路跳磴至江津線(聖泉寺至鼎山段)工程(下稱“江跳線過江段”)迎來重要節點,其跨江軌道專用大橋南主塔順利封頂,標志著項目進入建設“加速期”。
重慶市郊鐵路江跳線過江段過江大橋南主塔封頂。中建六局供圖
重慶市郊鐵路江跳線過江段跨江軌道專用大橋主跨610米,橋塔為大傾角外張型“V形”橋塔,北塔高118米,南塔高114.5米。施工過程中,項目部管理團隊創新多項技術工藝,採用智能化系統高效安全地保障項目建設。其中,南主塔位於長江堆積地貌,面臨富水超厚卵石層等復雜地質挑戰,項目團隊採用旋挖鑽機引孔后插打施工拉森鋼板樁圍堰的工藝,較傳統圍堰節省工期近2個月。
“智能造塔機的應用讓高空作業更安全高效。”中建六局項目總工程師李陽介紹,該設備集成位移、溫濕度等傳感器,具備四項智能保護功能,極大地提高了主塔高空作業的安全系數,同時通過“智能監測+智能張拉”系統,讓塔柱線形成型誤差不超過2毫米。此外,主塔上橫梁支架採用輕型π型支架,相比傳統落地式支架大幅減少高空焊接工作,提高安全質量水平的同時節約工期約30天。
值得一提的是,該大橋橫跨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減少對胭脂魚、大鯢等60余種重點保護魚類影響,設計採用大跨度橋型,使北岸橋墩避開水域,守護魚類洄游通道與產卵場。
“從智能裝備到數字管控,我們正打造市域鐵路綜合工程樣板。”中建六局項目負責人代龍表示,項目集成橋梁、隧道、車站等六大專業,依托BIM+GIS智慧平台實現多業態協同,智能化監測中心24小時監控應力、氣體等數據,確保工程質量安全與生態雙優。目前,項目正全面推進北主塔、錨碇及東門廣場斜拉橋施工,整個工程預計2027年底建成。
當天,中建集團2025年工程質量研討及創建精品工程培訓會也在渝召開,來自全國的百余名建筑業專家齊聚重慶實地觀摩了重慶市郊鐵路江跳線過江段項目南主塔、南錨碇、幾江站(含盾構始發井)和聖泉隧道等關鍵工點,聽取項目設計特色、施工難點以及質量管控、科技應用等方面具體措施的詳細介紹。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將與既有線路貫通運營,車輛、技術標准保持一致。兩站將配套建設“P+R”換乘設施,進一步緩解江津城區交通壓力,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網建設。(劉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航暑運在渝執飛41條航線 京渝快線每天14班
- 人民網重慶7月11日電 (陳琦、劉敏)2025年暑運已迎來出游高峰,來自中國國航消息,2025年暑運期間,國航計劃在重慶執飛41條航線,包括32條國內航線和9條國際及地區航線。 國內方面,國航將持續升級快線體系,優化航班時刻,其中國航重慶-北京快線每天14班,國航與深航攜手打造的重慶-深圳城市快線增至每天9班,快線旅客滿足適用條件可以享受隨到隨走服務,提供便捷出行體驗﹔加密重慶至上海虹橋、呼和浩特、福州、杭州、銀川等航線,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將安排寬體機執飛重慶-北京、重慶-上海虹橋、重慶-杭州等航線的部分班次。…
- 重慶20區縣啟動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重慶7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7月9日,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發布消息: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已於7月7日20時針對北碚區、渝北區、潼南區、合川區、銅梁區、大足區、榮昌區、江津區、沙坪壩區、巴南區、永川區、璧山區、綦江區、南川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九龍坡區、墊江縣、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22個區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根據最新雨水情變化,經加密會商研判,按照《重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7月9日7時起針對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重慶高新區、江津區、綦江區、南川區、璧山區、永川區、大足區、銅梁區、潼南區、合川區15個區縣調整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新增渝中區、大渡口區、南岸區、江北區、萬盛經開區5個區縣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榮昌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墊江縣7個區縣保持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不變。…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