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氨燃燒助力能源供給零碳排的開拓者 ——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歷屆獲獎團隊系列訪談

近日,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執委會走訪了歷屆獲獎團隊,結合相關項目,講述參賽經歷,展現當代卓越工程師追求卓越、智創未來的精神。本期講述者是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創新挑戰賽銀獎獲得者,由邵寶驊、付焜、Jukka Berg(尤嘉·博格)組成的參賽團隊,其項目為“微型氨燃氣輪機及雲儲能分布式智能微電網”,如今回望參賽歷程,邵寶驊向記者講述了項目背后的突破與夢想。
邵寶驊於2019年在英國華威大學獲得了電子工程博士,2021年在芬蘭第二大城市奧盧市創辦了芬蘭綠能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成員付焜之前就業於中興通訊、華為技術、中國移動,目前主要負責項目的測試和實施工作,另一位團隊的核心成員是來自芬蘭的技術總監Jukka Berg,主要負責項目技術和市場。
“我們瞄准了氫能源的痛點:易燃易爆、氫脆、難以閉環利用。”邵寶驊開門見山地指出傳統清潔能源的瓶頸。他和團隊另辟蹊徑,選擇氨作為燃料核心,攻克了微型氨燃氣輪機的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決賽現場邵寶驊作項目路演介紹。主辦方供圖
“它雖然是‘微型’,卻是個極其復雜的系統。需要對系統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將系統進行合理的分解,進行最優的模塊化設計和優化。”邵寶驊坦言研發之艱,“氨燃燒過程的優化幾乎是個全新的課題,現有很多研究基本都隻停留在理論層面,我們需要對每個步驟進行仿真分析,做到萬無一失后再轉到實驗室進行實際燃燒操作。”
據介紹,這項技術的落地場景直指能源供給的“神經末梢”:遠端供能、應急供電、熱電聯動等分布式能源供給和存儲。項目立項時是聚焦於為通訊基站及相關設備提供綠色能源供給的,經過不斷研究和發展,可以填補中國在微型燃氣輪機和氨燃氣輪機方面的技術空白,助力實現能源供給零碳排,推進雙碳目標早日達成。
談及參賽初衷,邵寶驊表示:“我們渴望一個專業舞台,讓社會看見這項技術的價值,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與資源。”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提供了這樣的契機,特別是大賽構建的交流生態。“它不僅是個展示窗口,更是難得的學習平台,同行團隊的先進理念常給我們帶來啟發。”
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決賽現場Jukka Berg(左)和邵寶驊(右)回答評委專家提問。主辦方供圖
在他和團隊看來,大賽也成為項目成果落地轉化的助推器。“目前已有多個地方政府和發改委等政府機構主動接洽,探討成果轉化。大賽這個舞台和專家們的認可使得我們對項目成果轉化和落地更有信心。”邵寶驊透露,目前團隊正緊鑼密鼓推進本土化適配,“技術雖誕生於芬蘭場景,但我們正深入調研國內需求,為本地化做准備。”
對於后來者,這位走過產學研融合之路的博士給出懇切建議:“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是一個非常好的舞台,如果你有創新的想法就應該大膽參與進來,向大家展示你的設計和想法,專家的提問和質疑或許是幫助你提升和改進的最大助手。”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這個大賽,有更多的團隊能參與到這個大賽中來,讓創新設計的理念在科技領域或者在喜歡和關注新科技的群體中形成一個正向發展的態勢。”邵寶驊表示,也期待大賽能搭建更多與投資機構、政府部門的對接機會,助力好技術更快惠及社會。
回望項目歷程,邵寶驊有所感嘆:“我們不僅是在做技術,更是在踐行綠色零碳的理念。”從英國實驗室的鑽研,到芬蘭創業的堅守,再到國內大賽的綻放,邵寶驊和團隊正以微型氨燃氣輪機為支點,探索全球能源轉型的未來,向著卓越工程師的使命不斷努力前行。(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執委會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航暑運在渝執飛41條航線 京渝快線每天14班
- 人民網重慶7月11日電 (陳琦、劉敏)2025年暑運已迎來出游高峰,來自中國國航消息,2025年暑運期間,國航計劃在重慶執飛41條航線,包括32條國內航線和9條國際及地區航線。 國內方面,國航將持續升級快線體系,優化航班時刻,其中國航重慶-北京快線每天14班,國航與深航攜手打造的重慶-深圳城市快線增至每天9班,快線旅客滿足適用條件可以享受隨到隨走服務,提供便捷出行體驗﹔加密重慶至上海虹橋、呼和浩特、福州、杭州、銀川等航線,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將安排寬體機執飛重慶-北京、重慶-上海虹橋、重慶-杭州等航線的部分班次。…
- 重慶20區縣啟動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重慶7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7月9日,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發布消息: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已於7月7日20時針對北碚區、渝北區、潼南區、合川區、銅梁區、大足區、榮昌區、江津區、沙坪壩區、巴南區、永川區、璧山區、綦江區、南川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九龍坡區、墊江縣、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22個區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根據最新雨水情變化,經加密會商研判,按照《重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7月9日7時起針對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重慶高新區、江津區、綦江區、南川區、璧山區、永川區、大足區、銅梁區、潼南區、合川區15個區縣調整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新增渝中區、大渡口區、南岸區、江北區、萬盛經開區5個區縣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榮昌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墊江縣7個區縣保持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不變。…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