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從“兩彈”模型到方言實驗室 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思政課

2025年07月14日13:54 |
小字號

近日,重慶師范大學“地旅藍”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攜手西南政法大學“新火益鄉行”實踐團,奔赴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兩彈一星”精神教育基地,精心設計“國家安全教育課堂”“紅色基因傳承站”“法治文化宣傳角”三大特色板塊,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紅色精神傳承與語言文化傳承巧妙融合,讓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浸潤鄉野,實現安全意識培育、文化根脈賡續與法治精神弘揚的“三維共振”,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澎湃青春力量。

科技鑄盾 模型中的國家安全密碼

西南政法大學“新火益鄉行”實踐團帶來了一堂震撼人心的“科技自強課”。他們以精巧的原子彈模型為教具,通過計算尺與計算機的強烈對比,生動再現老一輩科學家在極端艱苦條件下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兩彈一星”科研壯舉。

“科技自強課”現場。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科技自強課”現場。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團隊緊密結合《新時代中國國防》白皮書精神,深刻剖析了科技自立自強對於捍衛國家主權、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意義。隨后的“國家安全小衛士”情景模擬環節,更是讓孩子們化身“小小守護者”,在角色扮演中深刻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並非抽象概念,而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責任與擔當。

推普筑橋 “小使者”傳遞時代強音

“說好普通話,溝通零距離,文化永傳承。”團隊成員化身“普通話小使者”,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向華溪村的孩子們闡釋普通話在促進交流、傳承文化、增進國家認同方面的時代價值,點燃了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的熱情與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妙語闖關”環節高潮迭起——“詞語接龍大比拼”考驗詞匯積累與反應速度,“情境對話模擬站”則聚焦實際交流應用。孩子們熱情高漲,踴躍參與,在歡聲笑語與思維碰撞中精准打磨發音,鍛煉應變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樹立表達自信。

實踐團與小朋友們合影。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實踐團與小朋友們合影。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活動在集體朗誦《登鸛雀樓》的悠揚韻律中實現情感升華。“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當孩子們用清澈而堅定的鄉音齊聲吟誦這千古名句時,稚嫩的童聲仿佛穿透時空,飽含著將個人成長融入文化傳承洪流的使命感。此刻,普通話已不僅僅是交流的橋梁,更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的紐帶。

方言探秘 語言光譜裡的文化認同

“地旅藍”團隊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創新打造“方言對照實驗室”。他們以“氫彈”等術語為切入點,通過重慶話、四川話、貴州話等多地方言標注,直觀、生動地展現普通話在促進跨地域、跨文化交流協作中不可替代的“通用密碼”作用。

方言教學小課堂。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方言教學小課堂。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互動環節,實踐團成員巧妙援引“兩彈一星”時期全國科研人員緊密協作以及當代脫貧攻堅戰中的生動案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語言互通是增進文化認同、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基石。一位參與活動的學生深有感觸:“原來學好普通話不是要丟掉家鄉話,而是讓不同方言區的人能更好溝通。就像當年修鐵路時靠普通話才看得懂圖紙,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多維賦能 青春繪就鄉村新圖景

本次“校校聯袂”實踐活動,是兩所高校深入落實“大思政課”建設要求的創新之舉,更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沃土上的生動演繹與青春傳承。重慶師范大學與西南政法大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將國家安全、法治文化、語言傳承三大核心要素有機融入鄉村教育,探索出一條“學科交叉、實踐育人”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地旅藍”實踐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校青年學子通過“科技自強+語言互通+文化傳承”的多維賦能模式,不僅將知識的種子播撒在華溪村孩子們的心田,更在親身實踐中深化對國情社情的認知,淬煉服務國家與人民的責任擔當。(晏紅霞、柏奕彤、曾春艷)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