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新農業 創新播撒新動能

人民網重慶7月16日電 近日,長江科創學院以龍潭鎮為實踐主陣地,組織學生深入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科技傳播啟智、紅色文化鑄魂、技術賦能興農,既為龍潭鎮注入現代化建設的新質生產力,也讓學生在“把論文寫在涪陵大地上”的實踐中,深化對“創新服務發展”的理解,實現了“知識播種”與“成長淬煉”的雙向奔赴。
長江科創學院學生帶著小朋友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在涪陵區龍潭鎮社區教室裡,長江科創學院學生翟玉城正帶領孩子們組裝“磁力小風扇”,他特意結合龍潭鎮夏季多雷雨的特點,在講解電磁原理時加入“雷雨天氣如何安全用電”的鄉土知識﹔長江科創學院學生譚婧雅則把“雞蛋撞地球”實驗與當地傳統瓦房的坡屋頂結構結合,告訴孩子們:“咱們龍潭老房子的瓦片層層疊疊,就像給屋頂裝了‘緩沖墊’,和你們設計的保護裝置原理一樣呢!”
這些平時在實驗室調試機械臂、編寫代碼的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適配鄉村孩子的“鄉土化課程”,結合龍潭鎮多丘陵、灌溉不均的實際,聊“如何讓庄稼喝飽水”,潛移默化中植入現代農業理念。
課后,龍潭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總圍著志願者追問:“哥哥姐姐,下次能教我們做會認路的機器人嗎?這種向往,正是科技種子在鄉土扎根的開始。”
據了解,2022年9月,長江師范學院、涪陵區人民政府、香港清水灣機器人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李澤湘教授團隊,以“共建、共享、共管”模式成立長江科創學院。作為立足涪陵、輻射重慶的科創人才培育高地,學院聚焦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智能農業等新工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學生121人。
這些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編程能力、機械設計基礎和傳感器應用技能——既有在重慶市機器人競賽中斬獲一等獎的技術骨干,也有參與過智能灌溉設備研發的科研助手,更有長期扎根社區的科普志願者,他們帶著“懂技術、知鄉土、敢創新”的特質,成為連接高校智識與基層需求的鮮活紐帶。
學院學生依托龍潭鎮黨群服務中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了“科創服務驛站”。長江科創學院學生謝思帶著團隊設計的“簡易農業傳感器套件”,教居民識別土壤pH值數據。
“以前種葡萄全憑感覺施肥,現在知道土地‘缺啥’,這才是科學種地!”星光村種植戶陳大哥拿著試紙檢測土壤后感慨道。
針對龍潭鎮留守兒童較多的特點,學生團隊發起“科創結對”計劃:20名志願者與30名孩子建立長期聯系。2025年暑假,學生們聯合龍潭鎮文化站舉辦“我是小小發明家”比賽,當地孩子提交的“防暴雨晒谷架”“山地瓜果採摘器”等作品,不少融入了志願者教的機械原理,展現出扎根鄉土的創新力。
“系列活動讓龍潭鎮的科技氛圍日漸濃厚,長江科創學院的學生把實驗室搬到了龍潭鎮的田間地頭,他們的課既有專業深度,又接涪陵地氣,這種‘高校智識+鄉土需求’的結合,為農村科普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涪陵區龍潭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慶市涪陵區龍潭鎮,作為涪陵區南部農業大鎮、紅色文化重鎮,坐擁2.8萬畝優質稻田、1.2萬畝瓜果基地,是“涪陵大米”“龍潭葡萄”的核心產區﹔同時,這裡留存著川東游擊隊戰斗遺址、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正處於“傳統農業向新農業轉型”“紅色文化向發展動能轉化”的關鍵期。
2025年7月,長江科創學院“紅色鑄魂”團隊的黨團員學生無人機拍攝陵園全景,制作成三維地圖﹔用3D打印技術復刻了烈士使用過的步槍模型,配合收集到的口述史料,為參觀者還原“龍潭阻擊戰”的細節。
學生們在鎮企業調研。受訪者供圖
“以前在課本上學革命歷史,現在在龍潭的土地上觸摸真實的故事,才懂什麼叫‘精神傳承’。”魏欣怡說。
學生們發揮專業優勢,為龍潭鎮紅色資源“添活力”。在紅軍渡遺址,智能建造專業學生設計的“互動式解說牌”成了新亮點。他們與德勝村“老黨員督導隊”合作,整理出《龍潭紅色故事集》,特別收錄了當地黨員帶領群眾修水渠、改梯田的奮斗事跡,讓“紅色精神”與“鄉村建設”形成時空呼應。
“以前帶孩子來紀念碑參觀,只能淺顯地告訴孩子‘這是英雄長眠的地方’,現在有了這些學生設計的解說牌,孩子能自己看故事、聽歷史,記得更牢。”龍潭鎮居民王芳帶著孩子參觀時說。學生們還在烈士紀念館設置“紅色問答機”,把革命故事編成選擇題,答對可獲得印有龍潭紅色景點的文創書簽,讓嚴肅的歷史教育多了份青春趣味。
此外,學院"科創筑夢"實踐團隊聚焦新農業發展需求,深入龍潭鎮瓜果種植基地、水稻加工園區等場所開展專題調研。調研中,團隊通過與農戶、村干部、企業負責人座談,梳理出“技術應用不深入”“產業鏈條不完善”“銷售渠道單一”等核心問題,為后續精准幫扶奠定基礎。
下一步,長江科創學院將進一步深化校地協同,優化“科創課程體系”,開發適配鄉村需求的科普教材,拓展“紅色教育+科技幫扶”模式,推動更多技術成果轉化。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形成“短期實踐+長期跟蹤”的服務機制。通過持續探索,讓科技創新的火種在鄉村燎原,讓青春力量融入現代化建設的洪流,為新農業發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智慧與動能。(胡虹、曾璐、譚婧雅、翟玉城、丁浪、陳文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推動四鏈融合 《明月湖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發布
- 人民網重慶7月16日電 (陳琦、劉敏)7月15日,由重慶市國資委、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主辦的明月湖協同創新生態大會舉行。會上發布了《明月湖協同創新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將聚焦實施“五大行動”,全力推動四鏈融合,進一步助推明月湖創新能級躍升。…
- 國航暑運在渝執飛41條航線 京渝快線每天14班
- 人民網重慶7月11日電 (陳琦、劉敏)2025年暑運已迎來出游高峰,來自中國國航消息,2025年暑運期間,國航計劃在重慶執飛41條航線,包括32條國內航線和9條國際及地區航線。 國內方面,國航將持續升級快線體系,優化航班時刻,其中國航重慶-北京快線每天14班,國航與深航攜手打造的重慶-深圳城市快線增至每天9班,快線旅客滿足適用條件可以享受隨到隨走服務,提供便捷出行體驗﹔加密重慶至上海虹橋、呼和浩特、福州、杭州、銀川等航線,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將安排寬體機執飛重慶-北京、重慶-上海虹橋、重慶-杭州等航線的部分班次。…
- 重慶20區縣啟動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重慶7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7月9日,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發布消息: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已於7月7日20時針對北碚區、渝北區、潼南區、合川區、銅梁區、大足區、榮昌區、江津區、沙坪壩區、巴南區、永川區、璧山區、綦江區、南川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九龍坡區、墊江縣、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22個區縣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 根據最新雨水情變化,經加密會商研判,按照《重慶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於7月9日7時起針對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重慶高新區、江津區、綦江區、南川區、璧山區、永川區、大足區、銅梁區、潼南區、合川區15個區縣調整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新增渝中區、大渡口區、南岸區、江北區、萬盛經開區5個區縣為江河洪水、城市內澇三級應急響應,榮昌區、長壽區、涪陵區、梁平區、開州區、武隆區、墊江縣7個區縣保持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不變。…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