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

重大師生打造社區心理關愛“數字+”新模式

2025年07月17日13:34 |
小字號

7月上旬,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數智渝行,雲端護心”暑期社會實踐團21名師生,帶著探索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與服務的前沿課題,深入重慶主城10個社區托管中心,為近300名托管兒童帶來了一場融合科技溫度與人文關懷的心理關愛行動。

實踐團開展社區托管兒童數字化心理關愛行動。重慶大學供圖

實踐團開展社區托管兒童數字化心理關愛行動。重慶大學供圖

研學筑基 解碼“數智重慶”基層實踐

此次活動積極響應共青團重慶市委“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民生實事,旨在探索數字化心理關愛下沉社區的新路徑,為“數智重慶”建設貢獻高校智慧。

行動伊始,在沙坪壩區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寶的帶領下,實踐團赴沙坪壩區數字化城市運行治理中心及磁器口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開展深度研學。

通過沉浸式觀摩與專業交流,師生們系統學習了“數字重慶”建設在區縣、街道層級的創新應用與治理邏輯,深入理解了數字化技術如何重塑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為后續精准對接社區需求、設計有效干預方案奠定堅實的專業認知基礎。

數字賦能 “雲端護心”的生動實踐

帶著對“數智重慶”的深刻洞察,實踐團成員化身“心理關愛使者”走進社區,將數字科普與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合,為社區兒童量身定制服務。

成員們生動講解數字化技術如何便利生活,並重點引入重慶大學自主研發的AI輔導員“潤欣”。孩子們充滿好奇地與“潤欣”對話,了解大學生活,感受科技魅力。同時,AI心理小助手“豆包”的應用成為亮點,它以趣味化、即時性的方式解答孩子們的情緒小困惑,顯著提升了心理服務的可及性與吸引力。

結合不同社區特點,實踐團精心設計多元化、沉浸式活動。在上浩社區,通過《頭腦特工隊》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在風臨洲社區,借助AI生成的唐三彩舞蹈律動鼓勵自我表達與釋放﹔在正街社區,通過互動游戲學習傾聽與包容﹔在團結路社區,圍繞哪吒故事探討成長與勇氣﹔在大堰社區,用唱跳《我的情緒小怪獸》引導健康情緒表達﹔在留學生創業園,通過“擊鼓傳花”分享煩惱與對策。數字繪畫“理想中的數智小幫手”環節,更讓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躍然紙上,表達了對科技助力美好生活的期待。

數據驅動 構建兒童心理“數字畫像”

實踐團還同步開展了一對一深度訪談,並高效完成近300份心理健康問卷,系統收集與分析托管兒童的心理狀態、潛在需求及對數字化關愛的接受度,為未來構建主城區“6-12歲托管兒童心理數字畫像庫”積累一手數據,為精准化、個性化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實踐成效顯著,初步構建了“數智科普筑基+定制化心理課程+AI工具輔助+社區場景嵌入”的創新服務閉環。“潤欣”和“豆包”的引入,為數字化心理服務資源有效下沉至社區末梢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范例。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條高校智力資源、技術資源下沉社區服務特定群體(托管兒童)的有效路徑,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高校—社區”協同治理與服務新模式,有效緩解基層專業心理關愛資源不足的困境,獲得社區高度認可。

未來,該學院將基於此次實踐成果深化跨學段合作,開發適配不同學齡段的數字化心理育人資源包,助力推進“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拓展服務內涵,持續探索數字技術賦能公共服務的多元模式與長效機制,尤其在智慧社區建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關愛等領域深化應用。(晏紅霞)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