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品牌>>動態

熱土——央企在重慶︱中交長江建設:水利為基  多元賦能山城高品質生活

2025年07月17日09:05 |
小字號

截至今年2月,央企在渝子企業約1800戶、注冊資本金超過7400億元,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入發展動能,攜手打造新時代央地合作新樣板,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闊藍圖。近日,由重慶市經信委、市國資委聯合指導開展“熱土——央企在重慶”主題系列宣傳,全面展示央地合作的引領性、標志性和共贏性成果,見証這一場雙向奔赴,共同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在重慶落地見效。

伴隨著一項項簽約、一次次合作的達成,在重慶,央地合作的步伐闊步向前。其中,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長江建設)與重慶因水結緣,積極布局水利建設,成為重慶水利央地合作進一步升級的重要印証。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承擔著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2023年12月,重慶市政府與中交集團合作成立了中交長江建設,肩負著“中交水利”排頭兵、“央地合作”新典范的重托,積極參與水利建設工程、大力布局城市智慧基建、深入探索數字發展,多元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以及數字重慶建設等。

深度賦能 夯實山城水網

守護山城水脈,筑牢民生基石。中交長江建設積極投身重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詮釋央企服務地方的責任擔當:綦江區的藻渡水庫工程,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可有效解決供水覆蓋范圍內277萬人口的清潔飲用水問題,為23.6萬畝農用地提供灌溉﹔雲陽縣的向陽水庫,是全國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項目建成后將為64.3萬居民提供飲水安全保障,解決7萬多畝糧田灌溉問題。目前,藻渡水庫部分移民安置任務已基本完成,大壩施工達到度汛高程﹔向陽水庫重點推進大壩常年水位以上壩肩開挖,預計年底前完成地基處理並啟動填筑工程。

藻渡水庫效果圖。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藻渡水庫效果圖。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此外,中交長江建設依托中交集團的資源整合能力,帶領市內企業“走出去”,為地方經濟增長提供多元化貢獻。其子企業重慶市弘禹水利咨詢有限公司成功獲得南美洲項目施工監管服務項目,這是目前重慶本地水利企業第一個海外施工監管服務項目﹔另一子企業重慶市水利水電建筑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場開發份額比合作前同比增長8倍,業務也逐步向東南亞等海外區域延伸,實現了業務范圍和體量的全面提升。

2024年4月,為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水利部印發《關於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數字孿生的指導意見》,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數字孿生。中交長江建設積極響應數字重慶建設要求,將數字技術融入地區水利發展,打造水利工程數字孿生平台,推動藻渡水庫數字孿生、桃花源水庫庫底數字孿生應用研究、玉灘大灌區數字孿生、百島湖水庫水利工程BIM技術全過程應用等一批數字化水利工程建設。

奉節百島湖水庫數字孿生系統智能建造平台。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奉節百島湖水庫數字孿生系統智能建造平台。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中交長江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成立,該中心是以國家級重點技術中心為目標打造重慶市唯一一家水利水電技術中心,填補了重慶水利領域企業技術中心的空白。同時,公司還與重慶市水利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重慶大學等單位共同組建了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重慶水利工程建設技術創新中心。

在不斷夯實水利建設基礎的同時,中交長江建設也將積累的技術與經驗延伸至城市發展的其他領域,以更多元、更全面的方式助力城市更新與基礎設施建設,以“中交力量”賦能重慶數字化、高質量發展。通過推動智慧水利和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提升重慶在水資源管理、城市韌性建設及民生服務上的綜合競爭力,為重慶高品質生活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也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探索出更多可能。

多元發展 助力城市高品質生活

在重慶這座8D魔幻之都,中交長江建設正以其創新力量,破解城市發展中的獨特難題,為市民描繪更便捷、更舒適、更有溫度的高品質生活圖景。

2023年底,由中交長江建設投資、建設、運營的中交智慧停車禮嘉、汽博綜合體投入使用,給出了創新的“中交答案”。作為中交集團首批零碳智慧停車樓,不僅提供近2000個車位,更引入了全機器人智能停車系統:車輛駛入,由智能機器人精准搬運停放﹔取車時,手機一點,愛車便如“快遞”般送至面前。這套融合平面移動(PPY)、停車機器人(AGV)等前沿技術的系統,在同等面積下比傳統停車場增加約40%的車位,高效盤活寸土寸金的商圈空間。下層商業區與上層停車區的創新組合,讓停車與購物無縫銜接。

如今,這一源自重慶的智慧停車模式,正從山城出發,走向大理、麗江、南京、北京等更多城市。

汽博智慧停車樓。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汽博智慧停車樓。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城市基建是中交長江建設的三大業務布局之一,在沙坪壩區,投資建設重慶特鋼廠城市更新、井口片區城市更新等項目,讓“工業記憶”煥發“時代新生”。其中,重慶特鋼廠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額13.77億,項目精心保留並修繕老廠房的歷史工業遺跡,將“特鋼廠”的鋼鐵脈搏與工業精神融入現代肌理。依托磁器口千年古鎮的文旅底蘊和歌樂山的科教資源,這片曾經的“工業鏽帶”正蝶變為融合文化創意、商業活力與社區生活的“生活秀帶”。

重慶特鋼廠城市更新項目效果圖。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重慶特鋼廠城市更新項目效果圖。中交長江建設供圖

“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作為重慶重點民生工程,也正是中交長江建設多元業務布局的契合點。從投資建設中交重慶總部基地、中交錦程(鏈接蔡家醫院完善康養配套),到打造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重慶協同創新區六橫線,再到今年2月落成的璧山巴蜀中學點亮當地教育版圖……這些遍布交通、教育、醫療、產業項目,如同精密的齒輪,共同服務於一個核心目標:縮短市民獲取優質服務的距離,讓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教育、完善的醫療、繁榮的商業、優美的環境,在步行可達的范圍內觸手可及。

雙向奔赴 踐行央企責任擔當

除了關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之外,中交長江建設將服務觸角深入庫區腹地、山區縣鄉,以專業力量與創新模式,為縣域經濟注能,助力繪就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新畫卷。

在助力庫區山鄉振興方面,公司聚焦酉陽、巫溪等渝東北縣域需求,通過援建酉州初級中學運動場、改造巫溪縣健康路街頭綠地等“小而美”項目,切實補強縣域公共服務短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與幸福感。同時,依托“中交電商”平台資源,為酉陽生態酵素、健康茶油、巫溪老鷹茶等20余種特色農產品拓展全國市場,助力破解“出山難、銷路窄”瓶頸,帶動農民增收,培育特色品牌、延伸產業鏈,為縣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提供強勁支撐。未來,公司還將攜手區縣探索新質生產力落地應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縣域場景加快轉化,圍繞“光伏微網+照明節能”“光儲直柔+零碳服務區”深化合作,助力開辟縣域綠色低碳發展新賽道。

守護水旱安全防線,是保障山區庫區縣域經濟社會穩定的基石。中交長江建設充分發揮水利專業優勢,常態化組織技術專家下沉區縣一線提供支撐,選派骨干駐點市、縣防辦參與數字化應急體系建設,筑牢基層防災減災能力。

此外,中交長江建設立足專業所長,積極探索創新融資模式,配合市水利局率先推進WOD(水安全保障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力爭打造全國首單WOD項目。該模式可有效破解縣域水利項目“錢從哪裡來”的核心制約,貢獻具有示范意義的“重慶方案”與“中交智慧”。

在巴渝大地上,中交長江建設正以“水利水電和城市基建領域投建運一體化”的專業稟賦,以“央地融合、創新驅動”的實踐典范,全方位融入國家及區域重大戰略布局。未來還將始終以守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賦能山城高品質生活、助力縣域經濟騰飛為己任,同心同向、同頻共振,攜手繪就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壯麗畫卷。(江秀秀、孫海端、夏中杰)

(責編:蓋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