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聯動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

如何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近日,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經心筑夢文化行”與“向美承脈,青春筑夢”兩支實踐團分別走進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仙鵝社區和九龍坡區黃正街社區,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學子以文化為橋,用青春之力激活千年文脈,探索校社聯動的文化傳承新路徑,讓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市井生活。
實踐團合影。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供圖
古藝“織”新韻
讓傳統文化“活”在市井煙火裡
在仙鵝社區,“經心筑夢文化行”實踐團以“承古啟新夢,揚文筑未來”為主題,精心鋪展多元文化畫卷。他們不僅通過講座溯源經典名著與本土非遺,更將非遺技藝帶到居民身邊。剪紙的鏤空巧思、漆扇的筆墨意境、扎染的藍白暈染,讓傳統工藝變得可觸可感。
剪紙作品。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供圖
該實踐團將溫情融入傳承,讓傳統文化“活”在市井煙火裡。在敬老院,他們用紅歌聯唱、方言相聲等形式喚起長者的歲月記憶﹔在愛心義賣中,他們將非遺手工藝品融成為傳遞善意的公益載體。線上直播累計吸引27萬點贊。
在黃正街社區,“向美承脈,青春筑夢”實踐團則從五大創新維度編織文化經緯。扎染工坊流淌著千年靛藍技藝,簪花制作纏繞著古今審美﹔書法課堂上,孩子們認真寫下人生第一個“福”字﹔臉譜彩繪則讓關公的忠義精神躍然紙上。
實踐團成員帶領孩子們學寫“福”字。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供圖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該實踐團成員冒雨重繪的百米涂鴉牆,巧妙融合防汛知識科普,成為社區新晉文化地標。非遺游園嘉年華上,外國友人提筆學漢字、體驗投壺古禮,艾草香囊成化作文明交流互鑒的小小“使者”。“老手藝在青春裡煥了新。”一位七旬剪紙藝人目睹孩子們的作品后感慨道。
非遺游園嘉年華。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供圖
青春賡續文脈
校社共筑傳承新畫卷
活動期間,該院兩支隊伍推動千余名社區居民與傳統文化展開深度對話。染著藍靛的指尖、散發墨香的門聯、回蕩戲曲聲的街巷,這些由青春與古老文脈共同勾勒的畫面,正展現出校社共筑文化傳承畫卷的蓬勃力量。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院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專業優勢,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傳承與基層服務融合的創新路徑,讓青春力量在守護文化根脈中綻放光彩,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張源、李汶星、付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