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動態

雙語課堂+童趣空間 大學生精心呵護社區兒童暑假生活

2025年07月25日21:33 |
小字號

七月上旬,重慶理工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三下鄉”實踐團前往巴南區炒油場社區,以青春之智、專業之能,融合“外語+傳播”專業優勢,通過“雙語課堂+空間改造”的創新模式,精准賦能暑期兒童“看護難”與“教育單一化”的社區痛點,為基層社區治理提供可復制的青春方案。

專業賦能 破題社區治理雙痛點

在“沉浸式探案”網絡安全課堂,團隊將防范網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關鍵知識融入“安全知識大闖關”“火眼金睛辨陷阱”等原創互動游戲中,通過故事引導、角色扮演等形式,讓枯燥知識“活”起來。同時結合真實案例,創設模擬情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普及生活安全常識。

“火眼金睛辨陷阱”互動游戲。楊思瑤攝

“火眼金睛辨陷阱”互動游戲。楊思瑤攝

外語團隊“譯活經典”,創造性改編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亡羊補牢》為兒童英語劇本。他們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採用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制作“森林動物身份卡”、設計猜詞游戲等互動性極強的形式,不僅幫助社區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實用的英語表達,更讓傳統文化在雙語情境中煥發新生。

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進行英語劇本角色扮演。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進行英語劇本角色扮演。重慶理工大學供圖

依托學校兵工底蘊,實踐團創新開發“紅岩精神雙語課堂”。一方面,深度挖掘校友余祖勝、“小蘿卜頭”宋振中等革命事跡,以中英雙語故事降低歷史認知門檻。另一方面,創新設計《傳遞情報》情景模擬游戲,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革命精神。

廣告學子“以牆為紙”,圍繞“與愛童行·油樂場”主題,創作融合朝陽、山巒與書籍元素的巨幅牆繪,將斑駁牆體轉化為傳遞文明理念的“露天美術館”。牆繪完成后,吸引眾多孩子和居民駐足欣賞、拍照打卡。

成員們精心繪制社區文化牆。陳依婷攝

成員們精心繪制社區文化牆。陳依婷攝

面對社區圖書角資源豐富但略顯雜亂的狀況,成員們對大量圖書進行了系統分類整理,特別針對兒童讀物進行專項梳理、分類標識、科學上架,為社區兒童打造沉浸式閱讀空間。

校地共育 雙向成長詮釋青年擔當

活動期間,實踐團有效解決了數十戶家庭孩子暑期無人看管、活動匱乏的難題。形式多元的特色課程,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在語言能力、文化認知、品格塑造等方面給予積極引導,助力其全面發展。

學子們將廣告設計、外語傳播的專業知識轉化為社區服務動能,同時在社會課堂中錘煉實踐能力﹔社區則借青年智慧盤活公共空間資源,構建起“可參與、可成長”的兒童友好生態圈。

正如成員們在實踐收獲中寫道:“這不僅是服務社區的旅程,更是青年與城市共成長的生動詮釋。孩子們眼裡的光,就是對我們專業價值的最好認証。”

據悉,重慶理工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機制,不斷創新“學生主導課程設計+社區需求精准對接”模式,讓專業學習成果源源不斷轉化為基層治理的青春動能。未來,更多由學子自主開發的傳統文化雙語課、社區美育工作坊將走進重慶基層角落,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注入高校智慧。(晏紅霞、王林玉、周於絹)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