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2025學術年會舉辦

近日,由重慶師范大學承辦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2025學術年會在重慶舉行,不僅為全國高等教育專家學者構建了共探學科前沿、共謀發展大計的深度交流平台,更在教育數學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等議題上凝聚廣泛共識。
大會現場。重慶師范大學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在題為《人工智能的數學基礎》的大會報告中,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咨詢項目“人工智能的數學基礎”的主要調研成果,並從人工智能的不同定義出發,給出對人工智能本質的描述,並論述了基於符號、神經元、行為的三種建模形式,討論了人工智能的模型基礎、理論基礎與算法基礎,闡釋了人工智能對數學帶來的發展機遇。
中國科學院院士田野作了題為《創新教育與基礎數論》的大會報告。該報告縱觀數學發展歷史,論述數論是許多創新性思想和概念產生的源泉,並通過回顧基礎數論的一些例子,分享在創造性思維培養方面開設數論課的一些思考。
重慶師范大學教授楊新民作了題為《重慶師范大學數學本科人才培養綜合改革與實踐》的大會報告,介紹了重慶師范大學數學本科人才培養基本情況,並從卓越教師人才培養、綜合人才培養改革、拔尖人才培養改革三個階段分享人才培養的主要做法與成效,並提出人才培養的多方思考。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盧玉峰以《微積分之外》為題,論述了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數學基礎課教學的時代,教學過程中對數學概念來源背景的探究、數學思想形成的基礎挖掘、數學發展和進步的內外動力的梳理等越顯重要。報告以微積分建立、完善和進一步發展的過程為主線,品味微積分的“源”,揣摩微積分的“流”,以哲學觀點顯示微積分知識圖譜,用微積分發展深化的觀點闡釋分析課程的知識圖譜。
南京大學教授丁南慶作了題為《高等代數的“教”與“學”》的大會報告,通過南京大學高等代數課程建設,分享如何在高等代數的“教”與“學”中融入教育數學的理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最終達到“不教”和“自學”的效果。
此外,上海大學教授郜雲、天津大學教授孫笑濤、廈門大學教授林亞南、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談勝利、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樊趙兵、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蔣啟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尚志等嘉賓,也圍繞大會議題展開深度分享。
重慶師范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夯實數學學科學術基礎,在推動高等教育數學研究與實踐中積極作為,為數學學科內涵建設與一流學科發展注入新動力,以實際行動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