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大附三院(方大醫院)三次關鍵救治守護生命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方大醫院)在一場與死神的賽跑中,以三次關鍵救治、三重暖心幫扶,讓患者三渡險關,成功救治一名突發“急性心肌梗死”伴致命性“室顫”的患者,並通過醫療救助基金為其紓解經濟困境,生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醫者擔當。
急性心梗命懸一線
介入團隊火速打通“生命通道”
日前,65歲的李先生(化名)因突發胸痛被送至重醫大附三院急診科,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冠狀動脈嚴重堵塞,隨時可能猝死,醫院心血管介入團隊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為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發現其前降支近中段及第二對角支開口均存在重度狹窄。
“必須爭分奪秒!”介入團隊立即為患者進行了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IVUS)+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同時對第二對角支開口重度狹窄處也進行了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術程順利,成功開通閉塞血管,患者轉危為安。
室顫驟發險象環生
植入“救命神器”守護心跳
然而,死神並未走遠。術后第3天,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口唇發紺,心電監護顯示“室顫”——這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惡性心律失常。情況萬分危急,醫護團隊立即展開電除顫等搶救,積極救治后患者情況雖有所穩定,但仍面臨心源性猝死的高風險。
心血管內科主任牽頭多學科討論后,果斷建議安裝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ICD能實時監測心律,一旦室顫復發可自動除顫,相當於為心臟裝上‘保險鎖’。”團隊向家屬解釋。
救助基金雪中送炭
絕不能因費用放棄治療
但這項救命技術費用較高,而患者家庭經濟窘迫。面對困境,醫者仁心再次點亮希望。“絕不能因費用問題放棄治療!”心血管內科一邊制定手術方案,一邊聯動醫院公益平台。通過重慶市紅十字基金會與醫院共同設立的醫療救助基金,成功申請到1萬元救助金,緩解了患者經濟壓力。
手術順利完成,ICD植入后患者再未發生室顫。在這場生命接力中,醫院以“介入治療+ICD植入+救助基金”的三重保障,化解了患者“疾病凶險、復發風險、經濟壓力”的三重困境。康復出院時,李先生含淚致謝:“是你們三次救我,給了我三條命!”
溫情醫院硬核救治
“技術+公益”雙軌模式守護生命
此例救治不僅展現了重醫大附三院(方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對急危重症的硬核救治實力——成熟的心臟介入和電生理技術、高效的應急體系、多學科協作機制,更彰顯了醫院堅持“對國家有利、對社會有利、對醫患有利”價值觀下的公益溫度。
近年來,重醫大附三院(方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在名譽主任司良毅、主任仝識非以及鐘理、王端等專家教授的帶領下,開展各種冠狀動脈疾病、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疾病、結構性心臟病及大血管疾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斷治療,年手術量達2000余台,診療水平達國內先進水平。包括此前完成的重慶首例希氏束起搏術、重慶首例心室三位點心臟再同步除顫器置入術,以及今年成功完成的全國首批VARIPULSE脈沖消融導管指導下房顫消融手術等一大批有代表性的高難度手術。
據悉,重醫大附三院與重慶市紅十字基金會共同設立的源自2019年創新的“電子錦旗”項目,患者可匿名或實名捐贈善款替代實物錦旗。截至目前,基金已匯聚40多萬元愛心款,累計救助19名患者,資助金額達13萬元。這種“技術+公益”的雙軌模式,正為更多患者托起生命希望。(何盈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