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蘭:荒坡坡上的點金手 共富路上的領頭雁

陳春蘭在瓜田工作
在潼南的丘陵溝壑間,有一位用十五年青春書寫鄉村振興答卷的“新農人”——潼南區春蘭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理事長陳春蘭。她放棄城市工作返鄉開荒,以“勞模+”模式激活土地活力,創新“三統兩免”助農機制,帶領鄉親將660畝撂荒地變為“聚寶盆”,讓26戶貧困戶脫貧、125戶年均增收超8000元。
從“打工妹”到“土專家”,她用勞動詮釋初心,以實干點亮共富之路,先后榮獲“重慶市勞動模范”“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稱號,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路上的“領頭雁”。
破繭
從荒坡坡到示范田的開荒者
“全村耕地撂荒情況比較嚴重”——2010年春節,村支書的一句話像針一樣扎進陳春蘭心裡。彼時,她剛從廣東返鄉,望著齊腰深的雜草和留守老人佝僂的身影,毅然決定留下:“讓土地生金,讓鄉親有錢賺!”
她拿出全部積蓄流轉230畝荒地,用木板稻草搭起10平方米“指揮所”,帶著村民用背簍運土改良土壤,四處籌資修通泥濘土路,跟著水利專家翻山越嶺找水源。“女人種地能成啥氣候?”面對質疑,她用行動回應:灌溉渠打通那天,村民們看著清水流進干裂的土地,終於信服:“跟著陳總干,有奔頭!”
如今,昔日荒坡已變成田成片、路相通、水相連的標准化基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的示范效應,讓152戶村民主動加入合作社。“以前野豬都不來的地,現在成了我們的‘錢袋子’!”村民笑著說。
蝶變
從“打工妹”到土專家的創新者
“一個人富不算富,鄉親們富才叫富。”陳春蘭創新“三統兩免”模式(統一育苗、技術、銷售,免費供苗、墊資供肥),邀請專家組建“土專家聯盟”,試種23個新品種。歷經97天試驗,“泰國密本南瓜”以耐儲存、產量高的優勢脫穎而出,第一年就成了廣東經銷商爭搶的“金疙瘩”。
陳春蘭滿載鄉親們的殷切盼望,堅持不懈耕耘十五載,將種植規模擴大到了660畝,26戶貧困戶如期脫貧摘帽、125戶鄉親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為讓技術扎根田間,她白天在地頭開“田間課堂”,手把手教整枝打杈﹔晚上啃農業書籍,考取農民高級技師職稱。“陳老師講得細,我們聽得懂!”在她帶動下,1000余人次接受培訓,10戶種植能手脫穎而出,村民農技知識掌握率達100%。
2017年獲評“重慶市勞動模范”時,她堅定地說:“勞模不是光環,是帶著大家干的責任!”
共生
從耕耘者到共富橋的暖心人
在春蘭合作社,65歲的“銀發種田團”守護著200畝良種田,12名殘障員工在“陽光助殘崗”分揀蔬菜,七成留守婦女在“媽媽崗”“奶奶崗”實現“顧家賺錢兩不誤”。“以前圍著灶台轉,現在一年能掙好幾千!”留守婦女趙女士的話,道出了無數村民的心聲。
陳春蘭還讓“老經驗”疊加“新科技”:抖音直播“南瓜王爭霸賽”單場售瓜5萬斤,微信社群復購率達72%﹔北斗導航播種機、智能監測系統讓農事精准度提升60%。“手機是新農具,數據是新農資!”陳春蘭笑著展示手機裡的銷售數據。如今,合作社帶動3000余農戶發展蔬菜產業,潼南丘陵間正上演“一花引得百花開”的振興故事。(楊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