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風”起巫山 守護萬家燈火的“兩抹藍”

2025年08月01日08:23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七月二十四日,巫山縣三溪鄉六號風機塔筒,工作人員在進行巡檢。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

七月二十四日,巫山縣三溪鄉六號風機塔筒,工作人員在進行巡檢。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

7月24日早晨8點左右,太陽光斜斜地照進巫山縣三溪匯集電站,陣陣山風拂面而來,檢修員廖富鵬和搭檔穿好藍色工裝、戴好安全帽,准備開啟每月一次的塔線例行巡檢。

距離電站大約7公裡、海拔1700米的山脊上,三峽能源重慶巫山大風口60兆瓦風電項目已在5月投運,8台6.25兆瓦和2台5兆瓦風電機組葉片正日夜不停地轉動。

不過,想要把這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送進千家萬戶,首先得把風電機組發出的電輸送到電站進行升壓。由此,項目組沿著海拔落差約500米的山坡修建了68基鐵塔,串聯起2條共16公裡的集電線路,將電流匯集到220kV升壓站,然后並入巫山主電網。

當天,廖富鵬和搭檔就要對其中一條約7公裡、含31基鐵塔的線路進行巡檢。廖富鵬和搭檔拿上望遠鏡和紅外線成像儀,背著背包出了門。背包裡裝了些餅干、面包、礦泉水等食品,以及防蛇噴霧等野外常備用具。“巡完7公裡路線需要一整天,中途無法回到電站吃飯,只能在野外就地解決。”廖富鵬笑著解釋。

從電站出來,走過大約幾百米的山路,第一座鐵塔就近在眼前。廖富鵬一個大跨步,從山間小路穿進樹木叢生的山林,徑直來到鐵塔下方,拿出望遠鏡仔細“偵查”。

“我們要看鐵塔上方是否有鳥窩等,鳥窩會招引蛇來覓食,而蛇也是導體,可能會導致線路跳閘,影響風電機組運行。”廖富鵬告訴記者,此外,他們還要觀察導線是否存在鬆股、散股的情況,避免電線短路。

廖富鵬的搭檔,此時正拿著紅外線成像儀檢查鐵塔導線接頭的溫度是否正常,同時觀察鐵塔螺栓是否鬆動、金具是否損壞等。

“一切正常!”大約15分鐘后,廖富鵬在筆記本上做好記錄,朝著第二座鐵塔行進。

這時候,地表溫度已超過40℃,廖富鵬和搭檔衣服的后背已經濕透,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也順著臉頰往下滴。廖富鵬從背包裡摸出毛巾,擦了一把臉,“林子裡密不透風,走到小路上擦個汗,山風一吹,就涼快了。”

稍作休息后,兩人又繼續前進。這段7公裡的巡檢之路,有30%的路程幾乎是原始山林,“在林子裡行走,最要小心的就是那些不起眼但帶刺、帶毒的藤蔓,還有腳下的蛇虫。”廖富鵬說。

上午11點左右,在結束第四個鐵塔的巡檢后,廖富鵬拒絕了記者繼續同行的要求——前面有一段路程需要攀爬山岩陡坡,非專業人士風險太大。

揮手道別之后,這“兩抹藍色”在山間小路上越走越遠,不一會兒就鑽進樹林消失不見了。

據介紹,巫山縣三溪鄉山脊之上,風能資源密集區平均風速達每秒5.5米,風能利用小時數接近1900小時,發展清潔能源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三峽能源重慶巫山大風口60兆瓦風電項目年發電量預計達1.1億度,能夠滿足約6萬戶家庭1年的清潔用電需求,每年節約標准燃煤4.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6萬噸,減排效益相當於種植450公頃闊葉林,或讓30萬輛燃油車停駛一年。

為此,整個三溪匯集電站運維團隊每天24小時進行值班值守,完成設備巡視維護、故障處置等工作,守護萬家燈火。(記者 唐琴)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