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江北:“提存公証”開啟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新模式

2025年08月08日19:49 |
小字號

“這裡的入住押金由公証處管著,靠譜!來這裡養老准沒錯。”談及果斷選擇重慶市江北區五裡店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原因,今年94歲的張仁玉老人表示,自己最看重的是這家機構被納入了“提存公証”資金監管。

資金安全有保障,是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住得安心、舒心的一個關鍵因素。今年以來,江北區民政局將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同開展養老服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相結合,聚焦養老服務領域老年人資金安全,創新推行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監管模式,強化預收資金收取、管理、使用、退還全鏈條監管,幫助老年人扎緊“錢袋子”,讓老年人在養老機構踏踏實實安度晚年。

精准排查

摸清養老服務預收費突出問題

“養老機構能否按照約定退還押金?”“入會就能享受折扣甚至分紅,是真的嗎?”江北區民政局在開展養老服務領域突出問題調查研究中發現,不少老年人都發出了類似的疑問。在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陳璐看來,“切實加強監管,規范養老服務預收費行為,確保老年人財產權益不受侵害,是專項整治的一個重要方向。”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為深挖養老服務預收費風險,江北區民政局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數據分析等方式,對全區所有養老機構進行全方位摸排調研,梳理出養老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模式不健全、風險防控機制不靈敏、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等11個問題。

據陳璐介紹,養老機構預收費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民政、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承擔著養老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職責,但監管主體分散,缺乏行之有效的閉環監管機制﹔另一方面,傳統監管方式難以實時掌握養老機構服務履約情況,當養老機構不按合同履行義務、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資金鏈斷裂破產時,監管部門缺乏早期識別、快速響應和有效處置能力。此外,養老機構信用狀況等評價結果未能有效公布,消費者難以准確識別機構資質,存在劣質企業通過虛假宣傳招攬客戶等現象,也會埋下預收費風險隱患。

科技賦能

構建預收費數字化協同監管平台

如何有效有力防范和化解養老機構預收費亂象?江北區將這一突出問題作為養老服務領域專項整治的重點,抓手就是該區推行的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監管模式。

“提存公証”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時,先通過“重慶市公証處資金監管平台”簽署電子合同,押金或保証金通過該平台繳存於重慶市公証處開設在銀行的監管賬戶,由重慶市公証處出具資金監管証明書。老人有使用或退回保証金需求時,在平台提出申請,重慶市公証處根據合同約定或申請審批記錄,及時據實劃付或退回相應資金。

據了解,依托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資金監管平台,江北區構建起了區民政局、重慶市公証處、養老機構、消費者四方協同的數字化監管體系。平台為各方開設專屬端口,可視化呈現養老服務資金流向、服務記錄等8項數據,完成從預付款收取、服務開展到費用結算的全鏈條信息實時共享與交互,實現線上留証、查証、取証、仲裁、司法一體化,確保資金流向合法合規。

“過去,我們對養老機構預收費的監管主要採取人工報表的形式,與相關部門的信息銜接不夠通暢,監管的准確度、時效性不佳。”陳璐表示,有了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資金監管平台,養老服務監管實現了從傳統“人工盯防”向“數據說話”轉變,“平台數據就是穿透形式主義、筑牢資金安全防線的利器。”

統一標准

淨化養老服務市場環境

“辦理入住時,工作人員把押金的存管、可使用情況解釋得明明白白,我們再沒什麼疑慮了。”張仁玉的女兒說。據五裡店街道養老服務中心主任張多多介紹,可使用押金的情況有兩種:一是老人出院退費﹔二是老人出現突發疾病、欠費、損壞公共設施等情況時,機構可支取。張多多說:“這兩種情況均需在‘提存公証’監管平台發起申請,經民政部門、市公証處同意后劃撥。”

《重慶市養老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規定,養老機構收取的押金、會員費應當採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管理。江北區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監管模式正是對這一規定的具體落實。

據了解,《辦法》對協議管理、預收費用途管理、退費管理等方面均作出詳細規定,這些規定在平台上也都有體現。比如,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資金監管平台統一採用《重慶市養老機構服務合同》范本,實現電子合同在線簽署,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從源頭上杜絕通過不規范合同進行利益輸送的行為﹔在預收費用途管理上,平台自動對資金使用交易記錄進行電子存証,民政部門、市公証處、消費者可通過平台實時查看消費情況,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隱患﹔在退費管理上,消費者有退回保証金需求時,僅需在平台提出申請,民政部門、市公証處會根據合同約定或申請審批記錄,及時作出相應處理。

“養老服務預收費‘提存公証’監管平台的標准化流程,不僅給養老機構減了負,也讓其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在陳璐看來,平台徹底解決了以往養老服務預收費收取和使用過程中標准不一、隨意性大的問題,在預付費適用范圍、適用條件、啟動主體、提存數額、領受方式等10個方面都有明確規范,確保人為干預“零空間”。

優化服務

提升養老服務消費體驗感

“申請退費的第二天,押金就原路退回到賬戶,真快!”耄耋之年的周志碧從佳瑞家康養公寓搬回家,女婿熊美忠為他辦理了出院手續,通過手機辦理退款的便捷體驗讓他十分欣喜。

如此高效的辦事體驗要歸功於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資金監管平台。“所有通過平台提出的退費申請,區民政部門和市公証處都會以最快速度進行審核。總體來看,退費時長縮減了80%以上。”陳璐認為,平台給老年群體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於此,“能在官方認可的名單裡選擇養老機構,大大降低了試錯成本,這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提存公証’在養老機構和老年人之間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梁。老年人的錢由公証機構監管,每一筆資金支出都有規范流程和記錄,這有助於我們樹立良好的信譽、公信力和行業口碑。”張多多說。

據悉,江北區民政局對實行預收費“提存公証”資金監管的養老機構建立嚴格的審批機制,通過信息備案、資金監管、安全支付、電子合同等項目審核的,才會被納入“白名單”,並在平台上顯示。“通過動態管理‘白名單’,將不符合要求的養老機構拒之門外,便於消費者選擇優質養老機構,同時也從源頭上防范惡意圈錢、卷款跑路等違規行為。”重慶市民政局社會福利指導中心副主任倪偉表示,這種重事前預防的監管手段,不僅是深化作風建設的要求,也是增強養老服務消費信心的重要一環。

目前,養老機構預收費“提存公証”資金監管模式已在江北區20家養老機構推行,佔比90.91%,新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全部選擇該模式,機構入住率也提高至89%。(黃瑤)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