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開拓運行路線 提升附加值 做好省際協作

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貨物實現“雙增長”

2025年08月08日07:53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日前,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公布了上半年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的數據:完成貨量15.46萬標箱、貨值283.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和22%,實現雙增長。

當下,受地緣沖突等影響,全球經濟不穩定,物流也面臨諸多壓力。如此背景下,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依舊交出了一張半年“雙增長”的成績單,難能可貴。

重慶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營組織中心,也一直在通道建設中當好“示范”。今年上半年,重慶不斷開拓通道運行路線,提升貨物附加值,扎實做好省際協作,讓更多沿線省區市參與到通道建設中,推動通道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

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均實現突破

5月底,一列滿載汽車配件、電子元件等貨物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從團結村中心站鳴笛啟程。2天后,它在廣西欽州港轉海船前往泰國林查班港,全程不到10天。

這趟班列是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創新推出的“精品快線”。相較於傳統模式,“精品快線”可以將重箱回場時間提前至班列開行前48小時,鐵路發運時間縮短至32小時以內,從而壓縮運輸時間。重慶至林查班港的“精品快線”,要比常規模式快3天時間。

“這是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的第4條前往東南亞的‘精品快線’。”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介紹,在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有三種物流組織形式: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班車。為了讓通道發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重慶圍繞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加速推出新路線、新模式、新服務,“精品快線”便是鐵海聯運的創新。

國際鐵路聯運同樣有創新。今年6月,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渝新歐)從德國出發,在抵達重慶后,運輸貨物於當天直接“無縫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發往越南,這也標志著“東盟快班”這一模式實現雙向對開。

東盟快班,是由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渝新歐)兩家不同的平台公司共同運營的物流運輸模式。通過這一模式,客戶隻需要“一次委托”,就可以享受到兩大通道的服務,並實現“一箱到底、一單到底”,簡化東盟至歐洲之間跨境流程。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東盟快班”運輸貨值累計超20億元,並開通德國杜伊斯堡—重慶—老撾/越南/泰國3條線路,貨物覆蓋整車及零部件、醫藥、電子制造、家電等高端制造業及家居日用品,整體運輸時間比傳統海運提速50%。

跨境公路班車,則發揮自己“小快靈”的優勢,讓更多企業可以運輸“小批量、多批次”的產品。今年3月,跨境公路班車以“公水聯運”的方式,將汽摩產品從重慶運至緬甸,標志著“重慶—雲南關累港—緬甸曼德勒”公水多式聯運新線路完成測試。

重慶東盟公司總經理曾意介紹,上半年,跨境公路班車呈爆發式增長,到發車量達7593車次,同比增長194%﹔貨值80.26億元,同比增長437%。

在三種物流組織形式的助力下,截至6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已覆蓋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1個港口,比去年增加20個港口。

運輸貨物附加值提升

今年6月,在永川綜保區,1萬台套汽車散件從長城汽車重慶KD工廠運出,通過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駛向泰國市場。

這是陸海新通道平台公司聯合永川綜保區、永川海關,在全國首創“汽車KD件保稅集貨出口模式”,它通過“卡口分散登記入區、成套歸類集中報關”這一首創通關模式,成功實現了“一倉集貨、一單集報”的集約化操作,助力工廠形成每4天發運一批、單批貨值高達2000萬元的高效運輸模式,也為“渝車出海”開辟了高效新通道。

無獨有偶。7月中旬,1271台長安汽車整車,採用“JSQ特種籠車鐵路運輸+滾裝船海運”模式發往廣西欽州,再轉海運前往中東。據了解,“鐵路JSQ車+滾裝船”鐵海聯運也是重慶在全國的首創,相較傳統方式,該模式時效提升10%—15%,成本降低8%左右,具有運量大、裝卸快、成本低、安全性高的顯著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單還是陸海新通道首次在“渝車出海”上實現“包船”運輸,不僅創下了陸海新通道單批次運量新高,貨值更是超過1.2億元。

“汽車正在成為陸海新通道重要的貨源種類。”劉瑋介紹,近年來,隨著“渝車出海”的加速,通道也在積極發揮自身功能,推動更多“重慶造”汽車走出國門,從而提升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

以長安汽車為例。今年,長安汽車在泰國羅勇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投用,為方便其生產,陸海新通道平台公司與長安民生物流合作,定制了關於該廠生產的KD件鐵海聯運及中老泰全鐵路運輸方案。截至6月,重慶已通過陸海新通道發運3860標箱長安汽車的KD件至泰國等地,助力長安打造年10萬台套出口能力。

數據顯示,1—4月,陸海新通道已發運整車和KD件4800標箱,同比增長342.08%。小康、長安、長城、賽力斯等重慶本土車企龍頭均已通過通道實現常態化發運,品類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全覆蓋。

不僅是汽車。如今的陸海新通道,正在與重慶的主導產業進行深度“綁定”,化工原料及制品、機械設備及電器、農產品等都通過這條通道銷往全球,不僅提升了通道貨物的附加值,也帶動了“重慶造”產品加速拓展世界版圖。

重慶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筆電出口729.2億元,出口值保持全國第一﹔摩托車出口133.6億元,增長48.4%,位居全國第二﹔手機出口261.4億元,同比增長22.4%,位居全國第五。

聯動兄弟省區市強化省際協作

今年3月,900萬元貨值的冷凍豬副產品成功運抵重慶無水港冷庫,為無水港冷庫注入首單大宗冷凍產品。這單業務,是重慶與甘肅圍繞重慶無水港,進行一次跨區域協同合作。

自今年2月無水港凍庫運營后,重慶、甘肅兩地通道平台企業就開始洽談,並迅速高效完成跨區域採購、運輸及倉儲等協作,最終促成這次業務高效、順利地落地。

“深化區域聯動,是重慶在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重大任務。”劉瑋介紹,通過不斷深化區域聯動,重慶不僅讓通道的供應鏈更穩定,還讓各兄弟省區市的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協同發展。

依舊以甘肅為例。多年前,在重慶團隊的助力下,甘肅成立了陸海新通道公司,並實現了甘肅班列常態化開行。隨后,甘肅與重慶在通道的供應鏈上持續深化合作,除了凍肉之外,洋蔥、木薯粉等產品,也是在兩地的合作下,成為通道的貨運產品。

因為省際協作,以重慶為運營組織中心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成為沿線省區市與世界緊密連接的“橋梁”,加速產品“走出去”和引進來。數據顯示,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的貨物中,有超過四成是非本地貨物。這不僅提升了重慶在通道上的運量與貨值,也助力了重慶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

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義真表示,西北地區因為距離廣西欽州、廣東湛江等出海口較遠,在參與共建通道的過程中,一直缺乏有效的抓手。甘肅與重慶的合作,為整個西北地區作出了一種“示范”。

“未來這一數據有待進一步攀升。”劉義真說,西北地區具有豐富的地方特色產品,像陝西的蘋果、獼猴桃等水果資源,寧夏的葡萄酒、枸杞等特色產品,新疆的棉花、石油化工產品等,都可以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向國際市場。重慶作為“中轉點”,將為這些省區市的特色產品走出去提供助力。(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實習生 黃詩琪)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