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少年說丨未來教育的星火 照亮“量子少年”成長之路

人民網重慶8月8日電 如何為學生的多元成長提供助力,搭建平台?重慶量子學校用創新探索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量子少年說》講述了四組少年的成長故事,他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用熱愛和堅持勾勒出一幅未來教育的生動圖景。
《量子少年說》。畫卿制
量子少年的成長圖譜
從課堂到世界的跨越
在量子的校園裡,既有獨自勇攀學術高峰的身影,也有攜手同行共創佳績的伙伴。在這裡,每天都上演著不同的成長故事。
在教室,陳博文正低頭鑽研數學算法,憑借著對數學的熱愛和扎實的基礎被清華大學錄取。
剛上初二就已經錨定未來目標的何芝沛,靠著清晰的目標規劃、張弛有度的節奏,努力學習考入北京大學。
一邊在泳池“劈”波“斬”浪,一邊在考場妙筆生花。朱奕妍、庹灝仁展現出量子特長生“專業強、文化優、素質好”的特性,靠著堅持與熱愛“游”進理想大學。
在世界級科技賽場上,量子思無涯隊的隊員們上演著智慧與技巧的較量,力量與速度的博弈,與來自全球的機器人人才同台競技。
這些少年的成長,離不開量子在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該校以“思無涯,行有矩”為校訓,打破傳統教育的邊界,構建了以自主教育、項目式學習、小班化培養為核心的未來教育模式。在這裡,學生們實現了從課堂到世界的跨越。
堅守教育初心
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熱愛
量子少年的故事,也是如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熱愛並為之奮斗的故事。
量子思無涯隊隊長馮瑞卿說:“在參加學校的機器人課程和FTC賽事活動中,我發現了自己對於機器人的熱愛,對編程、建模以及工業設計的熱愛,並找到了自己未來的專業選擇和職業規劃。”
2024年,馮瑞卿獲得FTC2023-2024中國區“迪恩獎”。該獎項是FTC科技挑戰賽所有評審獎項中最高質量的獎項之一,全國僅4人,馮瑞卿排名第一。
重慶量子學校。重慶量子學校供圖
在量子看來,學生的身心健康、個性化發展比成績單更重要。
據介紹,學校制訂了“一生一課表”的定制化培養方案,重視挖掘學生個性特點,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熱愛,挖掘自己的潛能。由學術發展課程、生涯規劃課程、科研探索課程、社團實踐課程、幸福健康課程五大板塊組成的素養成長課程體系,給每位學生搭建成長的平台、發展的跑道。
在量子,學生不僅能學到專業知識,更能培養批判性思維與人文素養,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發展方向。
多維助力賦能成長
搭建創新平台支持探索
無論是在學術領域的探索,還是興趣愛好的勇敢嘗試,量子始終支持每一位學生的夢想,通過搭建創新平台支持學生多元發展。
學校通過小班教育、國際班與牛頓班等多元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最適宜的學習環境。
何芝沛就是小班教育的受益者,她坦言,“小班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關注,當我有不會的難題時,老師們都能熱心幫我解答,及時提供個性化輔導。”
熱愛數學的陳博文就讀於牛頓班,在各項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省一等獎,這為他進入清華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重慶量子學校。重慶量子學校供圖
對於熱愛游泳的朱奕妍、庹灝仁來講,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據介紹,為了給熱愛游泳的學生搭建更好的成長平台,學校於建校初就成立了游泳隊,並聘請專業老師進行訓練和管理。在科學的訓練下,“飛魚”少年們綻放著自己的光彩。
在培養創新人才上,量子高度重視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先后投入上百萬建設科學教室和機器人活動室。
在重慶量子學校,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為每一位“量子少年”搭建成長的舞台,讓每位學子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胡虹、潘珍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