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萬州:專業救援力量24小時守護 成功避險轉移1520人

2025年08月12日20:00 |
小字號

近日,從萬州區應急管理局獲悉,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截至8月11日17時,全區44個鎮鄉街道受災。搶險救災中,通過科學調度、提前轉移,萬州區成功避險轉移群眾1520人,未發生因災死亡失蹤事件。

“8月10日8時—11日17時,萬州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大雨量170.4毫米,最大小時雨量66.7毫米,52個雨量站超過100毫米,84個雨量站50∼100毫米。”萬州區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強降雨多點散發,累計雨量大,具有極端性,致災風險高。在前期研判階段,萬州及時組織了四個前置指揮部,攜消防破拆裝備、電力保障設備星夜進駐余家、走馬、龍駒、地寶四大防汛重點片區,以24小時駐點督導的方式,現場指揮當地風險排查、人員轉移和險情處置。

同時,區、鎮兩級53支救援隊伍均已進入24小時緊急狀態。區內防汛裝備物資也實施全要素、全鏈條管理,嚴格執行“滿油滿電、以車代庫”戰備標准,確保抽水泵、舟艇、救生器材等關鍵物資全時備勤、性能完好,實現汛情預警第一時間響應、應急指令秒級執行、救援力量即調即用。

據了解,在此輪強降雨來臨前,萬州區已完成關鍵防汛裝備的全覆蓋檢修保養,組織救援人員開展多場景實戰化應急演練與裝備操作輪訓,並向各鎮鄉街道前置了應急車輛、排水泵等救災裝備。接下來,全區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也將持續緊盯雨情水情,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8月10日9時,萬州區防汛Ⅲ級應急響應與地質災害Ⅲ級應急響應同步啟動。面對來勢洶洶的暴雨,萬州區規劃自然資源局迅速集結地災“哨兵”隊伍,以“降雨三查”為核心抓手,聯動多方力量展開全域拉網式排查。

暴雨來襲后,萬州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組織局地勘科、地環站、地災整治中心及4家駐守地質單位技術負責人,聯合5名市援萬專家會商研判,精准部署防范工作。8名骨干力量分赴4個前線指揮部,每組配備1名駐守地質工程師和1名基層規資所人員,構建起專業高效的一線防控梯隊。

針對城周九大山頭的危岩崩塌風險,區地災整治中心聯合駐守地質工程師開展重點排查﹔同時主動對接區民政局,對農村養老服務中心等重點場所進行風險評估,並實時發布未來12小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圖,為各鎮鄉街道防范工作提供精准指引。

自8月9日起,23名駐守地質工程師全員下沉各自防區,指導鎮鄉街道開展巡查排查、群眾轉移和應急處置。全區52個鎮鄉街道則發動“四重”網格員、村社地防員和基層干部,對890處在冊隱患點、道路交通沿線、農村房前屋后及臨水臨坡等高危區域進行多輪“降雨三查”,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置。

作為三峽庫區地災高發區,萬州區現有890處在冊地災隱患點,高風險區面積達267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7.7%,中風險區更是覆蓋1759平方公裡。為此,萬州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創新構建“人防+技防”體系,在群測群防隱患點安裝普適型監測設備,實現24小時高精度實時監測和智能預警,為地災機理分析與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通過“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舉措,萬州區將所有排查確定的隱患點納入“四重”網格化管理,形成區地質環境監測站、駐守地質工程師、片區專管員、群測群防員四級防控體系。在此基礎上,全區設立608名村一級地防員,組織黨員群眾對高風險區居民區、人員活動區開展巡查。

每到汛期,萬州區規劃自然資源局便會嚴格落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與“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機制,結合三峽水庫蓄退水巡查,及時消除隱患。同時,通過區級培訓、鎮鄉院壩會、“5·12”防災減災日宣傳等形式普及避險知識,發放《揭秘滑坡與崩塌》科普短視頻及繪本,並組織涉險群眾開展應急演練,切實提升自救能力。(洪華鶯、蔣錢城)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