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未雨綢繆 聞“汛”而動 防患於未然——

重慶交出高分防汛答卷背后

2025年08月13日07:5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8月11日清晨,巴南區安瀾鎮壩上村,暴雨驟然而至,河水漫上公路橋,在此值守的鎮村干部對過往行人和車輛進行勸阻﹔黔江區黑溪鎮,“141”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燈火通明,工作人員緊盯著屏幕上的風險點位動態……

這些,都是我市筑牢防汛安全底線的生動縮影。8月10日至11日,重慶多地出現暴雨天氣,各地、各部門提前響應、科學防范,通過精准預警、科技賦能、基層力量前置等舉措,緊急避險轉移和安置17859人,無因災死亡失蹤人員,交出一張高分防汛答卷。

提前響應+持續預警

合力織密安全“防護網”

暴雨來臨之前,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和各區縣各鄉鎮街道開啟“前瞻模式”,織就一張防護網。

9日18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全市防汛三級應急響應:盯緊城區地下空間、易澇地段等薄弱環節,全面巡查值守,嚴防人員傷亡﹔落實預警“叫應”、避險轉移等措施,前置搶險救援力量。

天氣預警信息持續精准送達。

9日17時,涉及城口、開州等多個區縣的暴雨災害風險提示發布﹔10日8時,暴雨災害風險提示再度發布,黔江等多個區縣成為較高風險區域﹔11日2時,暴雨橙色預警覆蓋永川、江津、渝中等25個區縣……在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翟丹華和同事們緊盯雷達回波圖上不斷移動的雨帶,根據雲層移動趨勢,對下一輪降水影響區縣進行分析預判。

“重慶地形復雜,平原、山地間的小氣候常導致偏差。”翟丹華說,除了依靠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初始預報外,預報員們還需要根據具體的天氣特征進行校正,最終確定降雨時段與區域。

精准預警更需精准觸達。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從10日到11日,共發布22.8萬條提醒短信,精准推送至暴雨災害高風險區域的群眾手中。

感知設備+智能平台

無災情背后的“科技護航”

面對重大雨情考驗,智能化應用成為精准防控的“隱形利器”。

“蘇維村地災高風險區域的群眾已提前轉移到安全地帶。”10日下午,黔江區黑溪鎮“141”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值守工作人員龐可看到村社干部發來的信息后,緊繃的神經終於舒展:“高風險區的群眾已在暴雨來臨前轉移!”

龐可介紹,通過“141”基層智治平台,鎮裡進行多跨協同調度,啟動地質災害防范高頻事件預案,依托平台的“風險一張圖”,對轄區內14個風險點位開展全面綜合研判,安全有序組織轉移54戶259人。

合川區的“智慧防線”同樣高效。該區應急管理部門提前“吹哨”,召集規資、氣象、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門聯合會商,充分發揮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等感知設備效能,通過“川渝聯動綜合應用”“防汛抗旱一盤棋應用”兩大智能平台,精准劃定轄區內的暴雨災害高風險區與較高風險區。

“全區24個鎮街、35個村的42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被列為本次強降雨的‘重中之重’。”合川區應急管理局防汛科負責人王遠敏介紹,“每個點都明確了具體的防范措施和責任人,確保指令能穿透‘最后一米’。”

基層力量+專業救援

排險除險守護群眾安全

11日6時,巴南區安瀾鎮壩上村,豆大的雨點砸向一品河支流,河水迅速上漲,漫過公路橋。

危急時刻,鎮村干部在此設置禁行警戒線,排查隱患。“停下來,這條公路橋會漲水,危險!另一邊可繞行!”面對路過的車輛和行人,干部們扯起嗓子,一遍又一遍地提醒。

“守護群眾安全是頭等大事。”安瀾鎮黨委副書記任雲介紹,鎮黨委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全鎮干部職工全員返崗,全面對堰塘、水庫、地災點、在建工程等進行安全排查,並對單獨居住的困難群眾等人員進行“一對一”關注與幫扶。值守漫水橋,正是基層防線最靠前的一環。

當基層力量筑牢“第一道崗”時,專業應急救援力量也在暴雨中“逆行”。

11日8時,重慶高新區應急指揮中心,屏幕閃爍不停:曾家鎮振華路地勢低窪地帶積水,有車輛被困,市民出行受阻。15分鐘后,重慶高新區專業應急救援支隊20余人趕到現場。他們蹚過齊腰深的積水,熟練操作抽水泵,爭分奪秒開展排水作業,並對積水區域進行排查,消除潛在的漏電安全隱患。幾小時后,道路實現暢通。

當天15時,合川區專業應急救援支隊巡邏至合川區三匯鎮一處山路。眼尖的隊員小冉發現異常:“快看,上面有碎石滾落!”隻見一處陡坡出現小范圍鬆動,碎石正不斷滑落到路面。

“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形成更大的塌方,威脅過往車輛和人員。”隊長王智立當機立斷,指揮隊員們迅速利用專業工具清理了鬆動土石,排除了險情。

市應急管理局介紹,應急響應期間,市、區縣、鄉鎮三級專業救援力量“枕戈待旦”:市級專業救援隊伍共1847人,分4個片區前置13個重點區縣﹔區縣級應急隊伍一半人員前置高風險鄉鎮,確保隊伍快速響應。(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朱婷 實習生 甘露)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