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雲陽棲霞:以基層智治繪就“清涼民生圖”

2025年08月15日19:10 |
小字號

連日來,雲陽縣棲霞鎮八字堰的涼風裡,夾雜著群眾的歡笑聲。這個因“天然空調”走紅的打卡點,曾因人流激增帶來安全隱憂。為讓網紅地標真正成為民生福地,棲霞鎮深入貫徹落實“雲陽見面·四象限工作法”,借助“141”基層智治體系書寫出基層智治賦能民生的生動答卷。

吹響網格哨聲 需求響應“零時差”

“八字堰這段路坑窪得很,晚上黑燈瞎火的,容易絆倒人喲!”6月初的一個傍晚,網格員李遠富在八字堰巡查時,被乘涼的村民拉住了胳膊。他立即掏出手機,對著路面拍了張照,點開“141”智治平台上傳事件,不到5分鐘,這條信息就出現在鎮指揮中心的大屏——這是棲霞鎮“網格吹哨、平台接訴、專班響應”閉環機制的日常一幕。

網格員幫助群眾通過“重慶基層智治平台”發表需求建議。棲霞鎮供圖

網格員幫助群眾通過“重慶基層智治平台”發表需求建議。棲霞鎮供圖

隨著八字堰名氣漸大,周末單日人流量突破500人,停車亂、坡路滑、秩序亂等問題接踵而至。棲霞鎮迅速啟動“專項調研”,網格員走街串巷引導群眾依托“重慶基層智治”小程序“碼上提建議”。“多劃點停車位,上次車走了很遠才停下”“坎子高,該裝護欄”……據統計,平台歸集有效建議23條,梳理出“道路修整、停車規劃、安全警示”3類核心需求,形成一份帶著“煙火氣”的治理清單。

“從‘群眾跑’到‘數據跑’,從‘被動等’到‘主動找’,從‘泛泛抓’到‘精准治’,智治平台讓我們摸准了群眾脈搏。”棲霞鎮黨的建設辦公室主任的話,道出了治理效能的躍升——這份清單,正是后續精准施策的“導航圖”。

織密安全防線 清涼守護無盲區

“轟隆隆——”7月下旬的清晨,八字堰響起了機械作業聲。“這段路,原先比較狹窄,還有很多雜草碎石,現在要把路拓寬拓平整,保証老人小孩走得穩。”當前,八字堰已修建2個臨時停車場。與此同時,棲霞鎮還在八字堰樹起了“小心地滑”“陡坡慢行”“注意急彎”等8塊警示牌。

八字堰附近新設的臨時停車場。棲霞鎮供圖

八字堰附近新設的臨時停車場。棲霞鎮供圖

更讓人安心的是那抹流動的“網格紅”。將八字堰劃定為“臨時微網格”,選派3名網格員和棲霞鎮值班人員組成“搭檔”,每天17點到22點同步開展值班執勤,對來往行人車輛進行協調引導,確保現場安全有序。通過這一系列“組合拳”,不僅消除了物理空間的安全隱患,更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安全防控網絡,實現事故“零發生”。

“以前來這兒,總擔心孩子跑丟、老人摔跤,現在看到這些穿紅背心的,就覺得心裡穩當。”從小丫口社區來玩的游客唐女士表示,這份安心,比涼風更讓人舒服。

拓展服務陣地 惠民全覆蓋

服務群眾,貴在精准,重在實效。“暴雨天要遠離地災點,記住‘快撤、早報、不戀財’!”8月13日傍晚,在八字堰乘涼區,棲霞鎮應急管理崗工作人員正開展安全宣傳。

依托八字堰的人氣,棲霞鎮開設八字堰“堂”,利用線上網格群提前發布活動預告,內容從惠民政策到安全知識,全是群眾“用得上”的干貨。棲霞鎮通過這一創新舉措,把政策宣講搬進“網紅打卡點”,從“政策上門”變為“服務駐點”,從“單向灌輸”轉化為“雙向互動”,讓惠民服務更對味。

“上次聽了生育政策的講解,我才知道我今年出生的幺女給我‘掙’了一筆錢,我第二天就去辦了手續。”居民張姐是“微課堂”的常客,她還帶著鄰居一起來聽課,“這裡涼快,聽得懂,比在家看電視強多了。”

除此之外,八字堰“堂”上還藏著“民意收集站”。每次宣講結束,工作人員會遞上“心願卡”,讓大家寫下對鎮裡的建議。“希望八字堰的路能鋪上水泥。”“想讓農技員來講講獼猴桃管護。”截至目前,已收集建議15條,其中8條已落實。

如今的八字堰,路寬了、人安了,涼風中不僅有愜意,更有智治體系織就的民生網帶來的暖意。從“聽見需求”到“解決問題”,從“保障安全”到“延伸服務”,這個小堰溝的治理故事,正書寫著棲霞為民辦實事的生動注腳。(朱亭亭)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