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材料創新之鑰 開啟綠色船舶動力新局——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歷屆獲獎團隊系列訪談

本期專題訪談講述的是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揭榜攻堅賽銀獎獲得者,由蘇永要、冉啟燕、謝東組成的參賽團隊,其揭榜項目為“船用甲醇發動機噴射系統關鍵零部件材料開發及應用研究”,如今回望參賽歷程,冉啟燕向記者講述了項目背后的突破與夢想。
該項目由重慶文理學院蘇永要博士任項目負責人,來自中船集團-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的冉啟燕擔任項目技術負責人,西南交通大學謝東博士為主要核心成員。
冉啟燕在理化室對新材料金相組織檢測分析。主辦方供圖
“在‘碳達峰、碳中和’這一重大戰略決策中,船舶行業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相應減排法規的出台促使船舶動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甲醇目前是商業化速度最快的綠色燃料。”冉啟燕介紹,與柴油燃料相比,甲醇的特性導致噴射系統在服役過程中易發生腐蝕、卡滯等現象,使得發動機的故障率顯著增加,威脅行船安全。我們的目的是開發適用於甲醇內燃機關鍵零部件的材料,為甲醇發動機的研制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我們團隊提出了關鍵零部件材料表面‘氮化+碳基薄膜’一體化開發的解決方案。從基體材料和表面低摩擦碳基涂層兩個方面進行技術攻關,突破傳統氮化物涂層高能耗運行和服役壽命短的瓶頸,提高發動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冉啟燕表示,項目在基體材料設計及表面硬質潤滑涂層可控制備方面已實現多項突破,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燃料發動機用涂層新技術,該涂層關鍵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主流產品先進水平。相關研究成果已應用於船用甲醇發動機關鍵零部件,並展現出向氨燃料、重油及雙燃料船用發動機領域擴展應用的潛力。
回憶項目研發初期的難點、痛點,冉啟燕感慨盡管其所在單位在船用柴油機噴射系統領域擁有數十年的研發積澱,但在甲醇發動機研發方面尚屬空白。在研發初期,團隊不僅需對基體材料、防護涂層及表面處理工藝進行創新設計,還需構建專用實驗室與試驗台架建設等科學合理的材料性能評估體系,並制定嚴格的安全試驗規范以應對甲醇的特殊危險性。最終,在團隊成員協同攻關及管理層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建立了針對多種材料與涂層抗甲醇腐蝕特性的快速評價平台。
團隊獲得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揭榜攻堅賽銀獎。主辦方供圖
“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旨在構建一個面向全球工程師的高端平台,大賽採用‘揭榜挂帥’的機制,使工程師能夠直面企業提出的關鍵技術挑戰,在解決實際工程難題中充分展現並實現個人價值。”在他和團隊看來,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讓應用工程師、材料科學家、數控專家等多元背景的參與者直面同一技術難題,這種融合產學研視角的協作生態,利於碰撞出突破性解決方案。
談及未來項目發展,冉啟燕表示,我們已完成適用於甲醇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的材料體系設計與可控制備,並在示范應用中表現優異,下一步將緊密圍繞綠色燃料發動機技術發展趨勢及多元化應用場景,開展譜系化材料解決方案的開發,為不同型號與工況需求的發動機提供定制化技術支撐。
“相信自己,全力以赴,永不放棄,必能實現技術和自我的雙重突破。”冉啟燕感謝大賽讓學術研究與企業需求實現更加精准對焦,期待未來大賽能夠持續改革升級,成為工程智慧淬煉進化的熔爐。(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執委會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疆電入渝”工程輸送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
- 人民網重慶8月15日電 截至8月15日3時,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疆電入渝”工程)自6月10日投運以來,累計輸送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單日最大輸送電量近1億千瓦時,約佔重慶全市日均用電量的五分之一,為重慶能源保供和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重慶送變電公司員工在嘉陵江畔開展“疆電入渝”工程受端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跨江組塔。…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