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品牌>>動態

翼領科技 數筑山城

天翼雲智算底座支撐重慶超大城市高效治理

2025年08月18日09:46 |
小字號

我國算力總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算力基礎設施正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重慶水土雲基地,866PFlops的智算能力正為“重慶造”汽車、電子等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支撐。跨越山川與城廓,海量數據在城市與鄉野之間流動:從城市治理的高效協同到傳統產業的智能升級,從山區的通信覆蓋到園區的算力保障,中國電信天翼雲正以“雲網融合”的硬實力,為重慶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鋪就堅實的數智之路。

算力重構 “3+X+M”織密山城智慧脈絡

重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對通信聯接和算力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天翼雲依托“3+X+M”多層級算力架構,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通信底座,通信和算力資源得以跨越山河阻隔,精准觸達城市治理、產業升級等各類應用場景,為數字重慶建設注入持續動能。

天翼雲重慶智算中心。天翼雲供圖

天翼雲重慶智算中心。天翼雲供圖

“3”即科學城、水土、巴南三大核心算力節點,作為樞紐承載超算、智算等核心需求。走進水土雲基地,數萬台服務器組成的“算力矩陣”晝夜運轉,將分布在不同地形、不同場景的數據高效匯聚、分發。基地可提供超2萬個標准機架,支撐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業務﹔科學城基地一期即將投產,規劃部署25萬台服務器,未來將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算力高地”。“X”指覆蓋21個區縣的一城一池城市雲節點,萬州、永川、黔江等地的“一城一池”讓政務服務、森林防火等屬地化應用實現“本地計算、就近響應”。“M”則是遍布工業園區、鄉村鄉鎮的邊緣節點,在智能工廠、智慧農業等場景滿足毫秒級時延需求。

梯次布局之下,算力資源如同精准調配的活水,沿著雲網設施向“末梢”延伸,實現全域覆蓋、城鄉貫通,讓數字化成果惠及各類場景與人群,共享數字化紅利。

技術突圍 自主創新構筑雲網融合優勢

自主創新是天翼雲扎根重慶的核心底氣。

面向超大城市的復雜業務與異構環境,天翼雲以自研雲網底座為支點,在重慶把架構突破、算力編排、工程化交付與智能運維打造成體系化能力,技術優勢由點到面加速成形。

運轉中的“算力矩陣”。天翼雲供圖

運轉中的“算力矩陣”。天翼雲供圖

在底層架構上,長期困擾行業的多網絡場景兼容難題被率先攻破:依托天翼雲4.0,在重慶落地的CT雲平台實現“一次部署、覆蓋全場景”,自主提出的多External網絡方案被吸納為天翼雲4.0多網絡接入標准,並在江蘇、廣東等地推廣應用﹔項目以自主集成+建維融合為主線,直接節約集成費用超240萬元。

在算力側,天翼雲在重慶以“3AZ集群+城市雲節點”為底座,構建橫貫全域的算力網絡:天翼雲重慶智算中心規劃總規模1300PFLOPS,兼容英偉達GPU、昇騰NPU、海光DCU等主流芯片,並接入“息壤”算力調度平台,形成跨域智能編排,實現“隨時、隨地、隨需可用”。

在工程化與屬地化交付上,公司在重慶打造通過中國信通院智算MSP認証的專業團隊,覆蓋“規劃—設計—集成—運維”全流程,形成從智算集群建設到雲管平台運營的自主交付體系,為區域“AI+”場景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在智能運維上,自研的數據中心自動化工具將異常發現由分鐘級壓縮至秒級,自動巡檢把小時級巡檢縮短到分鐘級,進一步夯實“最后一公裡”的穩定性與效率。

技術突圍不止於“能跑得快”,更在於“跑得穩、跑得久、跑得廣”。從標准化方案的全國推廣,到異構算力的跨域編排,再到可復制的工程化交付與可度量的運維提效,“雲網融合”的內功在重慶被系統打磨並持續放大。

場景落地 科技紅利浸潤城市產業肌理

“開餐館辦理食品安全備案,現在手機上通過‘陽光工廠’平台傳數據、看監控,半小時就能搞定。”九龍坡區餐飲店主李女士的體驗,正是天翼雲賦能政務服務的生動寫照。依托“3+X+M”布局,智慧監管平台實現后廚視頻實時接入與AI輔助巡查,覆蓋全市數千家餐飲企業,基層監管效率顯著提升。

產業賽道上,天翼雲“5G+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正加速落地,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天翼雲深度參與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提供從工業視覺AI檢測到雲化研發設計的全流程數字化支撐,為先進制造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數智動力。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等制造領域,天翼雲在渝建設高性能GPU(H800)集群,配套IB高速網絡與HBlock+HPFS分布式存儲,並以aPaaS批量計算平台提供從IaaS、PaaS到高階的一站式算力服務,直面行業大模型訓練與推理需求。同時,區域智算能力已服務覆蓋汽車、制造等行業,形成可持續擴展的算力底座,進一步夯實“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承載力。

與此同時,民生領域的改變更觸手可及。在重慶理工大學,“5G定制網+智算+超算+人工智能”融合創新打造出的專屬AI大模型“智小理”,為教學科研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本地智能服務,標志著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邁入“AI協同驅動”的新階段。而針對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的分配難題,天翼雲為“巴蜀雲校”量身定制雲網融合方案,將整體網絡延時降低約30%∼40%,實現學生線上課堂首屏秒開,讓身處大山的孩子也能同步享受主城名校的優質教學。

醫療板塊方面,重慶江北區中醫院攜手天翼雲,建設高效統一、安全可靠的醫療信息化系統,讓中醫診療與健康管理搭上數字化“快車”。圍繞“平台—產品—服務”的一體化路徑,天翼雲在資源層以“雲主機ECS+虛擬私有雲VPC”構建高性能、高可用的雲上資源池,實現全院業務系統上雲,並以等保三級合規能力保障數據與業務安全。

農業板塊方面,依托天翼雲自有“天翼物聯”和雲端開發組件,公司構建了智慧農業系統平台,打通“雲—網—安—AI—平台”一體化能力,既對接物聯網PaaS與視頻(存量接入天翼視聯、新增接入天翼雲眼),又以“農業大腦+未來農場”為牽引,覆蓋種植基地、畜牧場、漁場、加工工廠、現代農企等五大場景,形成可感、可管、可算的農業數據底座。

數筑未來 算力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以來,天翼雲在重慶投入算力資金超30億元,建成從基礎算力到智能應用的全鏈條服務能力。數據顯示,依托天翼雲底座,重慶偏遠山區5G信號覆蓋率從“十四五”初期的65%躍升至98%﹔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速度提升約30%﹔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過95%。

此外,天翼雲的安全能力持續提升,為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場景提供定制化安全服務。目前,天翼雲安全業務已覆蓋政府、教育、水利等多個領域,戰新業務收入較2021年增長10倍,成為區域安全保障的中堅力量。

“從支撐‘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到服務民生細微處,天翼雲始終以‘算力筑基、雲網賦能’為使命。”天翼雲重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3+X+M”算力體系建設,2025年底實現智算能力突破1000PFlops,讓更堅實的智算底座支撐重慶超大城市高效治理。

從長江之畔的智算中心到偏遠山區的通信基站,從天翼雲基地的綠色機房到社區菜場的智能終端,天翼雲正以“翼領科技”的擔當,將“數筑山城”的藍圖轉化為千家萬戶的真實體驗,讓科技的溫度融入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脈絡。(馬春鵬、周序)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