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丨竹林社區學院:厚植文化自信 打造社區生活新范本

鼓圈、創意插花、排線素描、川江號子、非遺鉤針……炎炎夏日,坐落在兩江新區的大竹林街道竹林社區學院正開展著一系列文化體驗課,讓高品質生活融入社區,打造社區文化生活新范本。
竹林社區學院。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近年來,城市更新已成為賦予城市空間新生命力的重要方式。竹林社區學院聚焦“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讓藝術融入社區居民工作學習生活中,推動文化藝術回歸大眾,探索城市更新、社區治理與服務市民的新模式,與社會各界共同營造更加美好的城市。
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城市更新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黃詩儼介紹,竹林社區學院目前已開展文化藝術提升計劃31項,涉及領域有藝術類、身心發展類、生活美學類、健身體育類、設計類、實用技術類以及思維提升類,包含書法、陶藝、音樂舒壓、茶藝、咖啡等內容。“我們的課程強調動靜結合,理論實踐協同推進,讓居民得到更真實、更完整的體驗。與此同時也特別注重人與人的鏈接,致力打造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溫暖場域。”
鼓圈課堂。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其中,鼓圈課堂邀請到音樂教育專家談相東,講授非洲鼓與鼓圈在社區身心健康促進中的作用。現場,談相東融合音樂的節奏與群體的互動,帶領居民學習基礎鼓點,提供一種人人可參與、自由表達、情緒釋放與關系連接的身心調節方式,幫助居民釋放職場壓力、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咖啡沙龍。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咖啡沙龍則向居民講述咖啡文化,邀請居民參與專業的雲南咖啡豆杯測活動,從准備咖啡豆和器具到簡單講解咖啡豆知識,研磨和聞干香,注水與燜蒸,破渣與聞濕香,啜吸品嘗等,讓他們從香氣、風味、酸度、甜度、苦度、醇厚度和余韻等多方面對咖啡進行評價打分。
創意自畫像。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在眾多的藝術類活動中,安排專業的素描、速寫、色彩、國畫、書法、創意繪畫等。其中,創意自畫像創作活動由川美的繪畫專業美術老師分享人像繪畫技巧,鼓勵孩子突破常規,用超現實的色彩、夸張的線條勾勒自我形象。書法則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課程幾乎每天都會排滿,居民在習字過程中感受中國方塊字的韻味以及傳統書寫的定與靜。
體育類課堂。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體育類課堂則邀請到重慶市拳擊運動協會理事尹佔旭和曹芯蕊。曹芯蕊一直強調“要堅定眼神”,這是增強居民自信的一種方式。尹佔旭則倡導“打破運動限制”,將“肌力、協調性、平衡能力、爆發力及敏捷性”等實用技巧融入生活場景,引導居民掌握科學、安全、有效的運動方法,讓居民把專業訓練融入日常生活中。黃詩儼表示:“我們希望植入這些細節,來提升居民的體驗感,也讓他們在課程中學到實實在在的專業知識,從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算作廣泛運動普及。”
當前,竹林社區學院已成為周邊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吸引著全年齡段的居民相繼前往。黃詩儼介紹,除了舞蹈社團阿姨們來到我們這裡排練外,住在周邊的小學生也常常一個人前來看書、畫畫、練習書法,學院的專業老師也會對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竹林社區學院聚焦非遺傳承,積極推動非遺進社區,讓非遺可感知可體驗可受益,進一步增強居民文化自信。
藺承新在竹林社區學院。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作為國家級非遺川江號子傳承人藺承新,就是土生土長的大竹林人,他一直致力於川江號子的傳承與傳播工作,認為“負重前行,團結拼搏,樂觀向上,勇往直前”是川江號子的精神本質。在竹林社區學院裡,藺承新通過開講座、演習排練等方式傳播,打造川江號子活動區,讓居民直觀了解川江號子文化歷史。
非遺鉤針編織活動。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非遺鉤針編織活動中,學院邀請渝中區非遺渝派絨線編織技藝傳承人劉渝華從基礎的起針、短針教起,逐步引導居民制作杯墊、玩偶、圍巾等實用物件,現場還展示了精美的傳統鉤針服飾,講述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漆器藝術展示活動。竹林社區學院供圖
此外,學院還舉辦了國家級非遺雕漆技藝傳承人劉翰音的漆器藝術展示。其匠心之作《雕漆嵌琺琅唐馬》《雕漆龍鳳呈祥馬首》以及《靈隱寺同款大漆財貓》亮相。黃詩儼表示,現場不僅展示了雕漆的百余道繁復工序,更引導居民近距離感受大漆溫潤包容的獨特魅力,詮釋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藝術哲學。
黃詩儼表示,重慶是一座充滿人文底蘊與煙火氣息的城市,未來,竹林社區學院將繼續以城市、社會、人文、空間為載體,賦予社區生活新的活力,帶給社區居民更多形式的藝術體驗,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樹立城市更新的新樣式。(游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