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72種52000株珍稀植物在萬州“安家”

2025年08月23日18:36 |
小字號

荷葉鐵線蕨。三峽融媒體中心供圖

荷葉鐵線蕨。三峽融媒體中心供圖

秋陽鑠金,天高雲輕。位於長江南岸氈帽山腹地的三峽珍稀植物園裡,有青翠碧綠的荷葉鐵線蕨、郁郁蔥蔥的中華蚊母、枝青葉密的崖柏……一株株珍稀植物繁茂生長,構成大山深處一道獨特的風景。

走進大門,沿著山澗往前走約200米,同行的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科研人員文海軍指著崖壁下一叢莖似鐵絲、葉如圓腎的植物介紹:“這是植物園人工繁育並成功回歸栽植的荷葉鐵線蕨。”文海軍說,剛搶救回來時,荷葉鐵線蕨僅有500余株,經過20多年的努力,保育性野外回歸成功栽植8000株。

荷葉鐵線蕨的遷地保護故事,是萬州下大力氣守護生態“瑰寶”、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寫照——通過引進、繁育、搶救等方式,72種珍稀植物在萬州有了安全的“家”。

搶救:“植物大熊貓”絕處逢生

文海軍介紹,荷葉鐵線蕨是鐵線蕨屬最原始的類型,通常情況下生長於海拔175至500米溫暖、濕潤和蔭蔽的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縫或草叢中,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其自然分布區域狹窄,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珍稀植物,有“植物大熊貓”之稱,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近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和自身繁殖慢等原因,野生荷葉鐵線蕨已經瀕臨滅絕,搶救工作迫在眉睫。

2002年,萬州區林業局組織專業人員對三峽庫區淹沒線以下的荷葉鐵線蕨進行搶救性遷地保護,共搶救性移栽荷葉鐵線蕨500余株,全部遷入重慶三峽珍稀植物園,其種質資源得以有效保存。

從2015年起,林業科研人員開展荷葉鐵線蕨分株繁育試驗,經過多年研究,掌握了荷葉鐵線蕨人工分株繁育技術,成功繁育荷葉鐵線蕨25000株。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在林業科研人員的努力下,8000株荷葉鐵線蕨分兩批次,採取挂袋、原土栽培等方式,在與原生地環境接近的地方“安家”,正式從試驗大棚走向野外。

“經過幾年時間不間斷地跟蹤觀察,植株長勢良好,成活率達90%以上。填補了國內荷葉鐵線蕨野外回歸研究領域的空白,計劃今后五年內野外回歸栽植數量達到2萬株。”文海軍透露,荷葉鐵線蕨回歸大自然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已啟動荷葉鐵線蕨孢子繁殖試驗並成功繁殖幼苗200株,預計10年內荷葉鐵線蕨野生栽植數量將超過10萬株,逐漸壯大其野外種群,保護生物多樣性。

守護:“三億年崖柏”枯木逢春

山林靜,水淙淙,芳馨草木榮。一處坡地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崖柏呈現在眼前,枝青葉密、小枝扁、葉鱗形,郁郁蔥蔥。

2002年,萬州林業部門從三峽庫區搶救移栽12株崖柏至三峽珍稀植物園內,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和精心管護,生長良好,目前平均樹高已達3米、胸徑5∼8厘米。

2019年,林業科研部門開始探索崖柏扦插育苗技術,當年扦插500余株,成功繁育出幼苗260株,隨后將幼苗栽至三峽珍稀植物園區內,經過三年生長,平均樹高達50厘米。

“崖柏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源於3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被稱為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樹種,有植物界的‘大熊貓’和‘活化石’之稱。”文海軍介紹,萬州崖柏保育的成功開展,有助於恢復、擴充其種群數量,實現崖柏種群在三峽庫區野外的可持續生存。下一步,林業科研部門將加大對崖柏野外保育性回歸種植的研究,並建立健全長效跟蹤監測機制,盡早實現崖柏野外成功回歸,增加其個體數量,爭取在萬州再現一片生機蓬勃的崖柏自然群落。

新生:72種珍稀植物“安家落戶”

花木蓮、闊葉樟、中華蚊母、金錢槭、銀鵲樹……這裡,是綠色的海洋,是自然瑰寶共同的“家”。

萬州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萬州以三峽珍稀植物園為基地,積極探索構建珍稀植物高質量保護體系,大力實施極小種群採集、保護、引種、繁育、搶救、回歸自然等措施,萬州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作初顯成效。

目前,已有72種珍稀植物在三峽珍稀植物園安“家”,分布在園區的12個專類園,共52000多株。包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21年)收錄物種55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13種、二級保護植物42種﹔有《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收錄物種13種(紅花木蓮、巴東木蓮、闊葉樟、中華蚊母樹、金錢槭、銀鵲樹、黃楊、烏柿、刺柏、望春玉蘭、青檀、竹葉楠、紫楠)﹔有《中國植物紅皮書》收錄物種3種(天目木蘭、觀光木、杜仲)﹔有《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圖鑒》收錄物種1種(喜樹)。

目前,荷葉鐵線蕨、紅豆杉、崖柏等11種珍稀植物在這裡實現人工繁育,部分品種回歸野外實驗取得成功。

萬州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萬州將進一步加大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培育力度,每年計劃重點配置三到五個品種以上,力爭把三峽珍稀植物園建成三峽庫區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和擴繁基地,全力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萬州樣本”,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綠色生態屏障。(吳狄、田麗君)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智慧氣象賦能品牌升級 重慶讓氣候資源“變現”
  人民網重慶8月22日電 (劉政寧、姚於)8月21日,第三屆川渝氣候經濟發展大會在重慶市奉節縣召開。本次大會以“挖掘生態產品氣候價值,釋放氣候經濟發展潛能”為主題,由重慶市氣象服務中心、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支持。…
“疆電入渝”工程輸送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
  人民網重慶8月15日電 截至8月15日3時,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疆電入渝”工程)自6月10日投運以來,累計輸送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單日最大輸送電量近1億千瓦時,約佔重慶全市日均用電量的五分之一,為重慶能源保供和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重慶送變電公司員工在嘉陵江畔開展“疆電入渝”工程受端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跨江組塔。…
辦實事︱網友反映景區商鋪亂堆放 豐都:迅速整改
  人民網重慶8月10日電 (陳琦)“景區大門是代表一個景區的形象標志,可是有商戶在此堆放各種物品,雜亂不堪,建議相關部門維護景區環境形象。”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對豐都縣雪玉洞景區“美中不足”的現象提出建議,獲得當地旅游部門迅速整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