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與應對適應障礙
2025年08月26日17:02 |

適應障礙是一種由可識別的生活環境變化或應激事件引發的心理反應,如生活環境或社會地位的顯著改變等。當個體面臨此類變化時,若出現持續的情緒或行為不適,可能意味著出現了適應障礙。
重慶優眠醫學中心總院長蒙華慶介紹,該障礙的診斷通常依據以下幾方面:存在明確的生活事件作為誘因﹔患者表現出難以適應當前處境,出現如抑郁、焦慮、退縮或生理功能紊亂(如睡眠障礙、食欲下降)等症狀﹔社會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損害。這些症狀一般在應激事件發生一個月內出現,通常持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
適應障礙需與抑郁障礙及人格障礙等進行區分。其治療以心理干預為主,重點在於增強個體應對壓力的能力,協助恢復社會功能,防止病情慢性化。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旨在幫助患者調整認知方式、改善情緒表達與應對策略。若情緒症狀較為突出,也可在專業指導下短期配合藥物輔助治療,以緩解症狀、支持心理康復。
適應障礙在積極應對與適當干預下,大多可在數月內得到緩解。對於出現相關症狀的人群,建議採取以下方式:
1.接納自身情緒狀態,避免回避或壓抑感受﹔
2.主動尋求社會支持,與可信任的人溝通傾訴﹔
3.保持規律作息和健康生活方式,適當運動、培養興趣﹔
4.如症狀持續並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心理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蒙華慶表示,該障礙如同心理上的“一次感冒”,普遍而可治。通過科學認識、及時干預和有效支持,絕大多數人都能夠重回健康、恢復正常生活。(重慶優眠醫學中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智慧氣象賦能品牌升級 重慶讓氣候資源“變現”
- 人民網重慶8月22日電 (劉政寧、姚於)8月21日,第三屆川渝氣候經濟發展大會在重慶市奉節縣召開。本次大會以“挖掘生態產品氣候價值,釋放氣候經濟發展潛能”為主題,由重慶市氣象服務中心、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支持。…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