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雙城共進迎巨變 闊步邁向新天地

GDP8.7萬億元 進出口超1.7萬億元 常住人口增加43.5萬人

2025年08月26日08:1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清晨,嘉陵江面薄霧氤氳,一艘千噸級貨輪緩緩駛入利澤航運樞紐的船閘,約10分鐘后,順利通過船閘駛向下游。

“以前跑船最怕枯水期,航道窄、水位淺,一不小心就會擱淺。”跑船20年的老船長張建國說,利澤樞紐投運后,貨輪一年四季都能通過。

7月5日,利澤航運樞紐迎來投運第100天。100天來,累計有2706艘船舶經此安全通行。這座橫跨嘉陵江的“超級工程”不僅改變了川渝水運的格局,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支撐,還累計發電1.93億度,相當於減少標准煤消耗約6萬噸,為川渝地區提供了穩定的清潔能源。

不僅僅是川渝水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施5年多來,川渝兩地在天翻地覆的變化中,闊步邁向新天地。

GDP達到8.7萬億元

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8月5日,重慶電網最大負荷突破3000萬千瓦,達到3019.6萬千瓦,創下歷史新高。

面對如此“極值”,今年重慶電力供應保障依然充足。

這並非易事。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近年來,成都和重慶用電負荷增長較快,電力缺口明顯。

2024年底,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投用,加速扭轉了這一困局。這是西南地區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每年最大可從川西等地向四川、重慶負荷中心輸送清潔電能350億千瓦時,相當於近1千萬戶家庭1年的生活用電量。

除了能源布局上“一拍即合”,近年來,川渝協同一直在上演熱烈的“雙向奔赴”。

區域格局的不斷優化,正釋放出“1+1>2”的效應。

看“雙核”引領,重慶和成都實施3批次、112項合作項目事項,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由2019年的1.86萬億元、1.74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52萬億元、2.35萬億元。

看“雙圈”互動,重慶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提質擴能,重慶向西、成都東進步伐加速,渝西地區一體化發展、現代化渝東新城、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

看“全域”崛起,川渝正深入實施巴南高鐵、雙江口水電站等通道和資源開發項目,帶動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涉藏州縣、大小涼山等地區積極“融圈入群”。

交通建設的快馬加鞭,為區域騰飛壓縮時間距離、拓展發展空間。

陸上,川渝兩省市鐵路運營裡程超9700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1.5萬公裡﹔水上,兩地協同共建長江上游航運樞紐,長江、嘉陵江、烏江“一干兩支”國家高等級航道體系基本建成﹔空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樓、成都天府機場投用,成渝世界級機場群蓄勢而起。

產業共建的親密無間,匯聚起巴蜀高質量發展的氣象萬千。

近年來,川渝兩省市聯合出台汽車等6個產業協同方案,共建117個現代化產業體系項目,培育35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重慶兩江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組建八大產業旗艦聯盟,聚集企業近1000家。

其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消費品等4個產業集群規模突破萬億元,全球2/3的iPad、1/3的筆記本電腦和全國1/10的汽車、1/5的動力電池產自川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提質擴容。

特別是,科創浪潮不斷奔涌,助推成渝地區以攀登者的姿態勇闖科技新高地。

在科創資源集聚上,川渝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24個,超瞬態實驗裝置等1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等創新平台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

在科創力量協同上,兩地實施川渝科技創新合作計劃項目257個,共享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4萬余台(套),雙城經濟圈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525.3億元,較2019年增長159%。

在創新環境優化上,川渝集聚兩院院士90人,建設“雙一流”高校10所、“雙一流”學科19個,共同發起設立雙城經濟圈科創母基金。

川渝同題共答、雙城同頻共振。在中國版圖之上,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正不斷邁上新台階。2024年,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7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西部重要增長極和動力源活力四射。

進出口總額超1.7萬億元

改革開放步入新天地

川渝電價存在客觀差異,全年拉通算,四川區域電價每度便宜1角至2角。位於川渝高竹新區的企業,一部分屬於重慶,一部分屬於四川,究竟該執行哪邊的電價?

“用四川的電價。”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負責人陳秘說。

事實上,想要實現電力“同城同價”,並非易事。

川渝高竹新區的前身是高灘工業園,大到投資興業、拆遷安置,小到水電供給、個人醫保,分屬川渝兩地的企業享受到的政策都不盡相同。

2020年,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成立后,加速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創造性實施“成本就低不就高、政策就高不就低”,企業在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選擇執行兩地較低的收費標准。

新區還成立了川渝地區首家跨省域辦電實體化機構——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讓跨省域一體化辦電成為現實。

該中心全面梳理川渝兩地電力政策制度差異44項,已統一40項,水電氣等要素成本較重慶、成都低15%以上。

得益於改革紅利,川渝高竹新區目前入駐企業205戶,投產89戶,比新區成立之初增加一倍。

近年來,川渝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探索首創性、差別化改革,不斷彰顯在西部乃至全國改革開放大局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川渝跨區域協作進入深水區,碩果頻出。比如,四川港投集團入股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重慶高速航發集團聯合四川港投集團共營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兩省市六方出資建設的萬州新田港作業區(二期)即將投運。

為了打破看不見的壁壘,川渝還積極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協作機制,完善“市場准入異地同標”便利化准入等機制,制定“同事同標”川渝區域地方標准17項,5年累計新登記注冊民營經營主體超900萬戶。

改革創新的厚積薄發,帶動對外開放漸入佳境。

川渝開放大通道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鐵公水空多式聯運內陸開放體系加快構建。

中歐班列(成渝)運營線路達51條、覆蓋歐亞120余個城市,累計開行班列超3.6萬列、居全國第一﹔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地區)的555個港口,貨物運輸品類達1166種﹔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新生港開港運營,瀘州港、宜賓港至重慶港“水水中轉”班輪常態開行,寧波舟山港至重慶萬州港萬噸級江海聯運班輪實現直達。

開放通道的加速延伸,帶動開放平台不斷提質擴能,“一帶一路”對外交往中心和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等加快建設,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等4個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11個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

事實証明,改革開放的“磁力”,正轉換為雙城經濟圈跨越山海走向世界的“動力”。2024年,川渝開放型經濟風生水起,兩省市貨物進出口總額超1.7萬億元、比2019年提升40%,雙城經濟圈改革集成和門戶開放功能持續強化,繪就改革開放新篇章。

常住人口5年增加43.5萬人

高品質生活觸手可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也是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落腳點。

如今,川渝兩省市常住人口較5年前增加43.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較5年前提升4.4個百分點。雙城經濟圈宜居品質更高、宜業成色更足。

“你好,這就是你家小寶貝的新生兒跨省辦結確認書!”前不久,江津區公安局南城派出所戶籍民警李煉,將新生兒跨省辦結確認書遞給市民劉先生。

劉先生和妻子是四川宜賓人,在重慶工作。兒子在重慶出生后,夫妻倆希望將其戶口上在宜賓,原本以為要回宜賓辦理手續。得益於川渝間的警務合作,兩地已實現“新生兒入戶”川渝通辦,劉先生在重慶就為孩子辦理了異地新生兒入戶手續。

截至目前,已有407名在重慶出生的新生兒,辦理了入戶四川籍的手續。

近年來,兩地共推出355項“川渝通辦”事項,在全國率先實現川渝全類別戶口遷移“一站式”通辦,40類電子証照亮証互認。

這不過是川渝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的冰山一角。近年來,雙城經濟圈不斷畫出“同心圓”,讓百姓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比如,川渝推動就業、社保等32項公共服務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成渝主城公共交通實現“一卡通”“一碼通”,川渝935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222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住房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和跨區域異地繳存使用。

生活“同城化”照進現實,川渝好山好水好風光,滋養著巴蜀兒女的幸福生活。

兩地持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攜手共建長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態廊道,完成“兩岸青山·千裡林帶”營造林超1300萬畝,長江魚類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長江干流川渝段水質多年保持為Ⅱ類。

同時,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數據顯示,川渝碳市場累計交易近9000萬噸,重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優於全國平均水平30%,重慶、四川清潔能源裝機容量5年分別增長80%、43.3%。

城市發展高歌猛進之時,巴蜀大地的廣袤鄉村也正煥發新生。

目前,川渝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19個,建成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61個,打造“檸檬小鎮”“火鍋小鎮”等特色小鎮77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超8000個,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70個。

同舟共濟揚帆起,奮楫逐浪天地寬。在第二個五年新征程開局之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展現新優勢、迎來新機遇,在巴蜀大地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圖景。(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智慧氣象賦能品牌升級 重慶讓氣候資源“變現”
  人民網重慶8月22日電 (劉政寧、姚於)8月21日,第三屆川渝氣候經濟發展大會在重慶市奉節縣召開。本次大會以“挖掘生態產品氣候價值,釋放氣候經濟發展潛能”為主題,由重慶市氣象服務中心、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支持。…
“疆電入渝”工程輸送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
  人民網重慶8月15日電 截至8月15日3時,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疆電入渝”工程)自6月10日投運以來,累計輸送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單日最大輸送電量近1億千瓦時,約佔重慶全市日均用電量的五分之一,為重慶能源保供和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重慶送變電公司員工在嘉陵江畔開展“疆電入渝”工程受端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跨江組塔。…
辦實事︱網友反映景區商鋪亂堆放 豐都:迅速整改
  人民網重慶8月10日電 (陳琦)“景區大門是代表一個景區的形象標志,可是有商戶在此堆放各種物品,雜亂不堪,建議相關部門維護景區環境形象。”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對豐都縣雪玉洞景區“美中不足”的現象提出建議,獲得當地旅游部門迅速整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