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力 “重慶造”汽車成國產車“豪華”代表

編者按
當前,AI(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在重慶,AI已融入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於此,本屆智博會將AI作為主題之一。
AI是如何賦能重慶產業發展的?今日起,本報推出“AI+產業新動能”系列報道,通過一個個案例,展現AI如何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
“這個機器臂是什麼設備”“它怎麼都沒有碰到車”……8月25日晚上8點54分,位於兩江新區的賽力斯超級工廠官方直播間,圍觀群眾看著高度智能化的生產線,不停刷新彈幕。
“這是‘間隙面差檢測’的機械臂,它通過智能化技術,可判斷車輛的‘縫隙’是否達到標准。”主播說,“這樣的‘黑科技’,在賽力斯生產汽車的過程中比比皆是。”
AI遍布生產全流程
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在業界有“全球標杆級智慧工廠”之稱,可實現“柔性化、透明化、自動化、互聯化、智能化”造車,AI技術在這裡運用十分廣泛,幾乎遍布了生產線的全部流程。
“我們開發了300多個AI智能檢測點,它們共同實現了汽車制造過程中關鍵工序質量自動化檢測需求。”賽力斯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以底盤螺栓檢測位置為例,車輛通過檢測點位時,會有兩套高精度智能相機,自動拍攝車輛底盤的圖像。隨后,結合AI,採用目標檢測、圖像分割等深度學習算法模型,即可完成對底盤100多顆螺栓的狀態、位置的自動檢測,精度達到99.9%。
類似AI技術也用在了高低壓線速的裝配上。高低壓線速是電池制造的關鍵環節,這些線速通常被隱藏在汽車的角落裡,傳統方式無法檢驗出線速虛插狀態。為此,賽力斯開發了手機拍照AI檢測,用手機拍攝需要檢測目標的圖像,然后利用卷積神經算法模型,自動識別裝配結果,保障動力線束不會出現裝配缺陷。
賽力斯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超級工廠的AI智能視覺檢測系統,能對整車制造過程中幾百個關鍵工序進行質量自動化檢測,實現了關鍵工序檢測的100%自動化。
物流管理調度用上“智慧大腦”
除了生產環節的智能化,賽力斯在物流運輸環節,也力求“智慧”。
在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的倉儲庫區,能看到一些像爪子樣的器械自動抓運堆疊有序的集裝箱。
賽力斯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倉儲方式是貨車載貨到達倉庫,卸下集裝箱,再由叉車運送入庫。而在超級工廠中,賽力斯運用了全自動的移動吊機設備,通過智能技術實現“一箱一格,互不堆疊,不用倒箱,先進先出”。
無人電動卡車,也是超級工廠的一大亮點。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共配備了18台無人電動卡車,這些卡車自接收到配送指令開始,從起始點到總裝車間僅用11分鐘。同時,這批無人電動卡車還使用了換電模式,僅5分鐘就可以完成換電。
“倉儲、配送環節,看似是細分的兩個流程,實則是由智慧物流港的中控室通過智能調度串聯到一起。”賽力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不僅能發送指令實現集裝箱吊裝、無人電動卡車配送的調度,還能實時監控,遠程接管設備和車輛,人、車、物的信息全部打通、高效協同,超級工廠的物流管理調度好比擁有了“智慧大腦”。
AI感滿滿的產品叫好又叫座
不僅生產過程中充滿“智慧”,賽力斯的產品也AI感滿滿。
比如,夜間行車時,因為光線不足,司機遇到復雜路況時容易緊張,賽力斯就在產品中加入“智能動態光毯”系統,借助車燈和高精度傳感器,讓燈光根據汽車開行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通過AI、激光雷達等技術實現的智能輔助駕駛,更是賽力斯系列產品的強項。今年7月,賽力斯的一款產品在2025中國智能汽車指數(IVISTA)車型評測中,智能安全、智能駕駛、智能泊車、智能交互四大板塊獲得全項“G+極優”成績。
各種智能化元素“疊加”,讓賽力斯的產品成為國產車中的“豪華”代表。據了解,賽力斯旗下的問界M9上市17個月,累計交付量超過22.6萬台,銷量穩居我國50萬元以上市場的冠軍﹔問界M8上市4個月,累計交付量超過7萬台,成為我國40萬級以上汽車的銷量冠軍。(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實習生 黃詩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智慧氣象賦能品牌升級 重慶讓氣候資源“變現”
- 人民網重慶8月22日電 (劉政寧、姚於)8月21日,第三屆川渝氣候經濟發展大會在重慶市奉節縣召開。本次大會以“挖掘生態產品氣候價值,釋放氣候經濟發展潛能”為主題,由重慶市氣象服務中心、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重點開放實驗室、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支持。…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