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協同創新區舉行“人工智能+”產研供需對接會

近日,由兩江協同創新區聯合黨委主辦的第四期主題黨日活動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產研供需對接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舉辦,以黨建鏈的強大凝聚力搭建政產學研資多方交流平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落地與資本合作,加速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人工智能創新高地。聚焦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活動吸引了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40余位產研供需代表參加。
活動現場。鄒冰怡攝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對外發布,“人工智能+”行動迎來重要進展。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慶正系統謀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著力深化融合互促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引領科技創新效能,加強人工智能科創能力建設,推進科創大腦和產業大腦貫通融合,全面構建“AI+”創新發展生態,加快形成多元主體資源共享、價值共創、互利共贏的人工智能合作伙伴生態圈。
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覃霽認為,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高端新型研發機構作為高校、政府、市場之間的重要紐帶,可以有效促進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突破、供需對接及應用落地,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並為各行各業賦能。
“智能系統是基於對人的抽象構建起來的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新形態。智能革命會構造出越來越接近人的智能系統。並在執行能力、計算能力、計算速度、存儲能力等方面逐漸超越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極熵科技創始人、CEO孫東來在主題分享中表示,數字化轉型技術將推動未來能源發展,以用能測為例,將打造出能源規劃仿真模擬體、精益能源管理智能體、節能與優化智能體等,顯著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
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多體智能軟件技術專家趙騰和重慶熵知數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袁泉水則圍繞人工智能在新材料和電力領域的應用進行分享。
“我們尋求工程應急領域搶險技術、裝備的研發伙伴,比如獨家核心技術、無人機無接觸生命探測儀+非活體探測等。”
“我們希望尋找AI 智能對生產制造、產品研發、管理體系的賦能,包含軟件、系統、以及配套服務等。”
活動現場,來自AI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4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齊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計,共繪發展藍圖。產學研攜手,共謀發展,一幅合作共贏的新畫卷正在明月湖徐徐展開。
相關企業和研究院發布20余項人工智能產業供需清單,圍繞“我是誰”“我能提供什麼”“我需要什麼”爭相發言,紛紛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主動向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進行推薦,尋求合作機會。
“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們舉辦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部署,認真落實重慶市科技創新大會關於人工智能的工作要求。”兩江投資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兩江協同創新區聯合黨委書記,兩江協同創新區公司董事長孫陽介紹,在人工智能領域,兩江協同創新區已集聚了一批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科研團隊和企業紛紛搶灘AI相關賽道,后續將常態化組織輪值主題黨日活動、明月湖創新沙龍、“院企雙進”“金種子”項目路演等產學研對接活動,精准匹配院所團隊與各企業伙伴開展產研深度合作,誠摯邀請、熱忱歡迎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家、投資者、創業者,走進明月湖、扎根明月湖,共享機遇、共贏未來。(孫建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