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農商行2025上半年:規模效益雙增 “三種新動能”構建現代化農商行生態

2025年上半年,渝農商行交出了一份“穩健增長與質量提升並行”的期中答卷。
報告顯示,本期實現營業收入147.41億元,同比增加0.68億元,增幅0.46%﹔淨利潤78.47億元,同比增加2.86億元,增幅3.79%﹔歸屬於本行股東的淨利潤76.99億元,同比增加3.41億元,增幅4.63%。
值得關注的是,在業績穩步提升的同時,渝農商行的市場排名亦實現穩步提升,A股納入滬深300指數,H股納入MSCI指數,排名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第112位、較上年末提升7位,創歷史新高,居全國農商行和西部銀行首位。
規模效益雙增,資產質量持續優化
渝農商行2025年上半年業績呈現“規模穩增、效益提升、質量優化”的良好態勢。
報告期內,渝農商行資產總額16,301.3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1.89億元,存款余額10,251.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32.49億元,貸款余額7,652.4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09.72億元。貸款質量、成本管控持續優化,不良貸款率1.17%、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5.11%、撥備覆蓋率355.58%,具備較強的風險抵補能力。
盡管面臨市場利率環境挑戰,銀行仍實現量、價、結構均衡發展,淨息差收窄幅度有所改善,較上年度下降1BP為1.60%。
業務結構優化成效同樣顯著。銀行聚焦涉農、科技、綠色信貸等戰略領域加大投放力度,服務地方經濟向上向好。一方面保持“農村領跑”優勢,形成“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的龐大網絡布局。另一方面,加快“城市趕超”步伐。高效服務“兩重”“兩新”,支持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市級重點項目159個、貸款余額268.22億元,陸海新通道融資余額587.2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1.69億元。此外渝農商行上半年壓降票據152億元,貸款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種新動能”驅動,構建現代化農商行生態
面對傳統業務增長瓶頸,渝農商行以“三種新動能”為核心引擎推進戰略轉型,通過數字驅動、產業鏈動、場景圈動的深度協同,重塑核心競爭力,加速向“科技型、產業型、生態型”現代化農商行演進。這一轉型不僅破解了傳統業務模式的局限,更通過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度綁定,實現了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
在數字驅動領域,智能風控體系建設成為轉型的關鍵突破口。通過實施智能風控三年規劃,渝農商行打造了覆蓋全業務流程的風險數據集市,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實現了風險識別、預警、處置的全流程智能化。
產業鏈動方面,轉變思維、整合資源,建立產業知識圖譜和產業大腦,勾畫“產業地圖”,整合“信貸+投行+供應鏈金融+零售客戶服務方案+產業資源整合賦能服務”等產品矩陣,形成“單點深耕、鏈式延伸”的批量式獲客模式。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推出“雲陽面業”“中藥材”“三峽柑橘”“生豬養殖”等52個特色化、標准化、專屬化金融服務方案,持續推動特色產業金融服務擴面增量。
場景圈動則標志著服務模式從“金融服務”向“生態運營”的質變。在“國補”場景中,渝農商行對接政府補貼資金發放系統,實現補貼申請、審批、到賬的全流程線上化,惠及農戶及小微企業超1.2萬戶﹔“文旅”場景下,針對區域特色旅游資源推出“文旅e貸”“民宿經營貸”,並嵌入門票預訂、消費分期等非金融服務。尤其在養老金融領域,該行構建了“金融+健康+社區”的養老生態,整合養老金代發、健康管理、社區服務等資源,服務老年客戶超8萬戶。
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從傳統業務到創新驅動,渝農商行上半年的發展實踐印証了區域性銀行在戰略轉型中的韌性與潛力。下一階段,渝農商行表示,將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深入構建數字驅動、產業鏈動、場景圈動“三種新動能”,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型、產業型和生態型的世界一流現代化農村商業銀行。(鄒雨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