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新(重慶)國際數字合作論壇上,300余政企學界人士聚焦新機遇——
深化合作共創數字陸海新通道

9月5日,以“智能 互聯 創新 共贏——共創數字陸海新通道”為主題的2025中新(重慶)國際數字合作論壇在渝舉行。
現場匯聚了來自中新兩國及東盟國家的政府領導、企業領袖和專家學者300余人,共話中新數字合作新機遇。
形成33項具有首創性的制度型開放成果
今年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10周年。10年來,在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渝新雙方緊密合作,緊扣“現代互聯互通”“現代服務經濟”兩大主題,積極推動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點領域合作,累計簽約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347個、金額259億美元,率先在陸海新通道、跨境投融資通道、國際數據通道等方面形成33項具有首創性的制度型開放成果。
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框架下,渝新雙方企業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數字合作領域持續突破。
2018年,雙方設立中新首個信息通信聯合創新發展資金,迄今已累計支持60余家渝新企業(機構)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2019年,中新兩國運營商共同建成中國首條、面向單一國家、“點對點”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跨境數據傳輸時延降至60毫秒,為中國西部與東盟國家開展國際貿易、智能制造、低空經濟、遠程診療等合作提供數據安全直達通道。
近年來,雙方大力推動數據跨境流通,積極探索離岸數據服務、跨境可信數據空間等合作,為促進亞洲各國數字合作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實踐案例。
深化數字互聯互通合作,共創數字陸海新通道
在此次論壇上,雙方聚焦共創數字陸海新通道,持續深化中新數字合作:
高站位推進雙城協作——渝新兩地高效推進項目合作,現場共簽約中新國際數據通道合作、數據跨境合規與數據安全服務平台、中新醫療技術聯合開發、華智未來AI應用示范國際合作中心、中新數字資產RWA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等15個中新數字合作項目。
高質量推動項目發展——論壇上,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和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共同為中新互聯互通1個標志性項目和中新雲化數據安全服務平台、低空慧眼項目等7個示范項目進行授牌。項目集中體現了中新合作“創新”與“智能”特點,為行業創新發展樹立新標杆。
高標准管理數據出境——活動現場發布了《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數據出境管理清單》,清單重點聚焦服務重慶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涵蓋汽車產業“研產供銷服”全業務鏈條共4個業務活動、9個業務場景、110個數據項。清單的發布,標志著重慶市在跨境數據流動便利化服務創新改革方面邁出重要步伐。
深化創新資源聯動,共建智慧發展新格局
數據是驅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要素,跨境數據協作成為推動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此次論壇上,中新兩地專家學者就國際數字合作,特別是人工智能領域數據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考:
數字合作共享機遇——老撾技術通信部國家互聯網中心副主任賽索姆旺·蘇瓦納翁在演講中表示,數字絲綢之路和數字陸海新通道潛力巨大,老撾與中國合作奠定區域數據流動基礎,為中老鐵路與數字基建協同發展帶來機遇。
AI賦能共赴未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楊凱棣、新加坡恩士訊(NCS)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李珊、阿裡雲智能集團大模型技術交付總監余亮分別作主題演講,為中新兩地探索人工智能合作提供前沿思路。
數字貿易共促繁榮——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學文、上海數據集團航貿總監林力分別作《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抓手 創新引領推動國際化發展》《航貿數字化新生態構建的實踐與分享》主題演講,分享跨國數字合作經驗。(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內首個AI計算開放架構在重慶發布
-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人民網重慶9月5日電 (記者劉政寧)9月5日,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中科曙光協同AI芯片、AI整機、大模型等2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AI計算開放架構,推出AI超集群系統,開放多項技術能力,並宣布依托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啟動“AI計算開放架構聯合實驗室”建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