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1452.7億元,旅游業增加值1401.3億元
重慶“十四五”文旅畫卷出圈出彩

●2024年,全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452.7億元,旅游業增加值1401.3億元
●五年來,全市新增文旅市場主體超6萬家,總量突破20萬家,其中,規上文化企業1255家,旅行社1212家
9月16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介紹了“十四五”時期重慶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
“十四五”時期,我市堅持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為牽引,放大重慶文旅資源優勢,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著力完善現代文旅產業體系,文化旅游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交出優異答卷,為“十五五”打下堅實基礎。
產品創新
讓“詩與遠方”觸手可及
“五年來,我們推動產品創新、產業升級,讓‘詩與遠方’觸手可及。”發布會上,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石強介紹。
首先是文旅產品供給持續豐富。紅色旅游、都市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蓬勃發展,長江索道、兩江游船等“江崖街洞天”新場景,以及風貌街區、山城步道等文旅特色IP出圈出彩。A級旅游景區從209家增至323家、旅游度假區從22家增至32家、新創建旅游休閑街區30家,讓游客有更多出游選擇。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創新構建了“1核、3帶、9線”形態體系,實現從“規劃圖”到“實景圖”的跨越發展。川渝聯合推出了“寬洪大量”“點石成金”等品牌組合,推廣世界遺產、石窟藝術等十大主題游產品,開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題列車800余趟,去年超過1億人次實現川渝同游、川渝互游,成渝雙城游成為海內外游客的熱門選擇。
其次是文旅消費提質擴容。我市大力推進文旅促消費,舉辦“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活動,培育“渝味360碗”美食品牌,建成旅游美食店(街區)238個,讓商戶有流量、游客得實惠。成功創建渝中、南岸等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6個,建成解放碑—洪崖洞街區、觀音橋文娛休閑區等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15個,讓八方來客與本地居民同享一城煙火。
最后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我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452.7億元,旅游業增加值1401.3億元。五年來,我市新增文旅市場主體超6萬家,總量突破20萬家,其中,規上文化企業1255家,旅行社1212家,形成了“千帆競發”的良好局面。
藝術攀峰
讓“精神滋養”浸潤萬家
五年來,我市推動文化惠民、藝術攀峰,讓“精神滋養”浸潤萬家。
文化設施持續完善。我市打造老百姓身邊的“文化客廳”,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間等設施1.5萬余個﹔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91個,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873平方米,越來越多市民就近享受到閱讀、演出、藝培、展覽等文化服務。
服務效能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綜合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年服務群眾超8000萬人次,年均舉辦演出、展覽等活動4.9萬場次,相當於全市平均每天有134場文化活動﹔閱讀“一卡通”讓老百姓憑借身份証、醫保卡在全市公共圖書借閱點和川渝兩地174家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
藝術創作成果豐碩。“十四五”時期,我市年均推出優秀舞台藝術和美術作品超200件,獲得國家級文藝獎項榮譽68項。川劇《江姐》榮獲中國政府類文藝最高獎項——文華大獎,第十四屆全國美展重慶獲獎、入選進京作品數量分別排名西部第一、全國第三。
活化煥新
讓“巴渝文脈”薪火永傳
五年來,我市推動文物保護、活化煥新,讓巴渝文脈薪火永傳。
保護發掘扎實推進。我市實施文物保護項目870個,登錄不可移動文物2.6萬處、可移動文物148.2萬件,市級以上文保單位保存良好率91%。涪陵白鶴梁題刻、中國傳統鹽業遺產、川渝宋元山城防御體系、蜀道(重慶段)成功列入“申遺”預備名單,為群眾提供更加厚重深邃的歷史文化滋養。
活化利用持續強化。我市扎實建設長征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成開放紅岩文化公園,紅岩精神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全市博物館新增4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到150家,每年開展社教活動超過1萬場次、接待觀眾超過4000萬人次,到博物館看展打卡成為一種時尚。
非遺傳承創新開展。我市成功創建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創新實施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傳承人記錄工程,現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項、增長20.5%,培養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4人、增長25.4%,廣泛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等活動,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品牌宣傳
讓“新韻重慶”走向世界
五年來,我市推動品牌宣傳、市場治理,讓“新韻重慶”走向世界。
文旅形象不斷提升。我市創新推出“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文旅宣傳品牌口號,成功舉辦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等品牌節會,組織開展央視春晚重慶分會場、“魅力重慶”無人機燈光秀等現象級引流活動﹔推出“重慶雲海列車”“最寵游客的城市”“向世界講述重慶”等宣傳品牌,開展“與輝同行·重慶行”“庫裡重慶行”等活動,疊加《驚夢》等影視IP,重慶文旅全矩陣傳播量累計突破200億次。
開放合作走深走實。我市加入世界旅游聯盟等國際文旅組織12個,推出全國首個外國人入境游口岸簽“一網通辦”,與新加坡等10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重慶文旅的國際“朋友圈”越擴越大。2024年我市接待入境游客較2019年實現翻番,其中旅游團隊數和接待游客數均實現“雙百增長”。歐洲時報發布“2024中國城市入境游影響力榜單”,重慶位列第三。今年1月至8月,我市接待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長82.48%,增速保持全國領先。
市場環境持續優化。我市迭代完善文旅市場監管體系,上線“惠游重慶”等應用,貫通“景區擁堵一件事”等快響機制﹔實施封路讓橋、公共交通延時運營等措施,位居“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全國游客滿意城市20強名單榜首。(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韓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