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合川以多維體驗,讓歷史走出書本、走進生活——

釣魚城成為立體教科書

2025年09月18日08:14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俯瞰合川釣魚城。(合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俯瞰合川釣魚城。(合川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重慶合川城區東北的釣魚山上,一座歷經千年風雨的軍事要塞靜臥於三江交匯處。這裡不僅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更是一段改寫歐亞歷史的重要見証。從1243年至1279年,合州軍民在此堅守36年,歷經二百余戰,更在1259年擊斃蒙哥大汗,扭轉了歐亞戰局。

今天的釣魚城,已不僅是石頭與城牆,更是一本立體的歷史教科書、一幅多維的文化地圖。合川區正以“串珠成鏈”的思路,多維度激活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根脈,讓歷史走出書本,走進現代人的生活。

連日來,記者走進合川釣魚城,再次翻開這本立體史書。

土裡讀

考古與闡釋讓遺址開口說話

釣魚城的土地,埋藏的不只是磚石與兵器,更是一段民族融合、軍事智慧的宏大敘事。近年來,合川區以考古發掘與文化闡釋為基礎,系統推動釣魚城的保護與活化利用。

目前,釣魚城現存總長8公裡的城垣、8座城門,以及炮台、兵工作坊、衙署等南宋軍事與生活設施遺址。近20年的考古發掘已出土文物近萬件,近年來更在加擔土遺址清理出5座城門、4段城牆、3處高台及3條道路。其中,青華門為首次發現的南宋環城城門,其與周邊城牆、高台形成的“雙重瓮城”結構,補上了南宋山城防御體系的關鍵缺環。

不僅如此,世界上唯一一處元(蒙)軍隊攻城地道也在此被發現,游客未來可通過高清攝像頭一窺其內部結構。

如何讓這些發現從學術報告中“活”過來?合川區以“兩步走”推動文化價值的轉化:一方面推進釣魚城陳列中心與數字體驗中心建設。數字體驗中心靠近齊勝門,以戰士甲冑、山城防御為設計靈感,設置數字沙盤、VR體驗、球幕影院等,幫助游客建立對釣魚城空間與歷史的基本認知。陳列中心則參考范家堰遺址的中軸布局,形似“合”字入口,設專題展、通史展、非遺展等,系統闡釋釣魚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另一方面,合川持續開展《釣魚城遺址價值的多維闡釋及其應用研究》等課題,從文化角度揭示宋元戰爭背后“農耕與游牧之爭”“民族融合之進程”的歷史。

正如釣魚城遺址考古工地負責人、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袁東山所言:“釣魚城是中華一統、多元一體民族融合的關鍵節點。”而要從世界遺產的高度理解釣魚城,則需將其置於13世紀的世界體系中去觀察,這正是合川當下文化闡釋的方向。

土地之下,是歷史的真相﹔土地之上,是現代的解讀。合川正用考古與展示、研究與傳播,讓釣魚城從土中“站”起來,向世界開口說話。

水上游

江河與城牆勾勒天險人智的防御圖譜

釣魚城軍民之所以能堅守36年,不僅因人之勇,更得益於地之利——其防御體系巧妙融合“山、水、地、城、軍、民”六位一體,尤其是水陸結合的城防設計,堪稱古代軍事工程的典范。

釣魚城背靠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匯處,水源不斷、物資暢通,即便長期圍困仍能自持。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道“一字城牆”,從山麓延伸至江邊碼頭,實現“控山鎖江”,幾乎切斷陸路聯系,僅留水道通行,使宋軍在水上佔據絕對優勢。這道城牆不僅是防御工事,更是天險與人智的完美結合。

如今,合川正將這一水上優勢轉化為文旅體驗。2023年,“釣魚城號”游船正式啟航——這是合川第一艘集觀光、休閑、會議於一體的大型游船,外觀為宋代仿古風格,可容納300人,設有通透客艙和7個包房,提供餐飲與會議服務。

游船目前已開通三江親水游、三江風情游和鹽井新航線,游客可沿途欣賞釣魚城、東渡大橋、馬門溪恐龍廣場等景點,航程從14公裡到24公裡不等,時間約1小時至1.5小時。

游客在船上可直接看到釣魚城的南北水軍碼頭和一字城牆,實地感受當年宋軍依托水道構建的防御體系。

水,曾是釣魚城的生命線與護城河﹔今天,它成了串聯古今的游覽線。合川通過“水上游”項目,不僅激活了江河的文化功能,更讓游客在沉浸式航行中理解釣魚城的軍事智慧與地理格局。

劇裡品

互動與演繹讓歷史走進生活

若說土與水是釣魚城的底蘊,那麼“劇”則是其生動故事的現代延伸。合川通過沉浸式演藝、文創開發、教育融合等方式,讓釣魚城不再是遙遠的歷史符號,而是可感知、可參與、可共鳴的文化現場。

位於釣魚城宋街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話劇《合州道》,是該景區文旅融合的標杆項目。該劇活動場地佔地4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突破傳統觀演模式,讓游客成為“探案者”,在南宋合州的歷史背景下參與搜証、推理、投票,推進劇情。“游客在觀看過程中可以一起選出凶手,劇情會根據選擇往不同方向發展。”合川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劉勵新介紹。該劇結合數字化、虛擬現實與情景演藝,預計今年國慶正式推出,目前已完成內測修改。

與此同時,合川還推出《話說釣魚城》歷史文化讀物,以通俗語言還原真實歷史﹔開發“城城系列”文創產品300余件﹔推出主題短劇、精品視頻、演藝小品﹔打造釣魚城藝術村,推動書法、繪畫、雕漆等藝術創作。

此外,釣魚城還將旅游與教育深度融合,推出“行走的思政課”。合川區根據不同學段設計教學內容:小學生通過故事與互動體驗歷史﹔中學生強化愛國精神﹔大學生則提升思想深度與社會責任感。一堂“攻堅克難勇於擔當”的思政課中,孩子們化身“小英雄”,學武術、聽歷史、體驗考古,在活動中增強家國情懷。

合川正在做的,不是單一景點的升級,而是一場以文化為核、體驗為徑、傳播為翼的立體復興。從土裡的考古發現到水上的游覽線路,從劇中的沉浸演藝到教育的深度融合,串珠成鏈,構建出一條完整而鮮活的文化價值鏈。

未來,隨著數字展廳、陳列中心的建成,更多影視、文藝作品的推出,釣魚城還將持續釋放其文化能量。它不僅是重慶的旅游明珠、西南的文化地標,更將是輻射全國、影響世界的文化遺產與旅游目的地。

千年釣魚城,正以新的語言,向世界講述一段關於堅守、融合與復興的中國故事。(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晟)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