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總額增至5.8萬億元 年均稅收達279.6億元
重慶市屬國企超額完成“十四五”主要指標

9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菁華在會上介紹了“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屬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成效,其中利潤總額、資產總額、研發投入強度等主要指標超額完成。
錨定增長“穩底盤”,市屬國企資產總額達到5.8萬億元
“‘十四五’以來,我們錨定增長‘穩底盤’,當好全市發展‘壓艙石’,積極發揮投資主力軍作用,在復雜經濟環境中始終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彰顯了國資國企‘穩健底色’。”曾菁華說。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市屬國企資產總額從“十三五”末的4.1萬億元突破到5.8萬億元,年均稅收從“十三五”時期的257.5億元增長到“十四五”時期的279.6億元﹔90%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公共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和新興產業領域,5年累計投入10137億元,完成了機場、軌道、高鐵、高速和水資源配置等重點工程建設。
同時,重慶深化改革“動真格”,實現國企“瘦身健體”。
“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啃下‘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這塊‘硬骨頭’。”曾菁華介紹,5年來,重慶市屬國企戶數從2260戶壓減至679戶﹔市屬國企虧損面從改革前的34%下降到18.8%,實現虧損面、虧損額“雙下降”。
5年來,重慶市屬國企還通過改革讓沉睡資源“活”起來,累計盤活資產2358億元。如市地產集團通過更新改造和專業化運營,將約4.2萬平方米閑置的公租房配套商業資產打造為長租公寓,提供智慧化管理、管家式服務、豐富社群活動,助力新市民、青年人安居樂業,出租率穩定在90%以上。
優化布局“謀長遠”,構建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
“十四五”時期,重慶優化布局“謀長遠”,構建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
“比如,針對部分市屬國企‘多、散、小、弱’的狀況,我們明確了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文化旅游和新質生產力六大重點領域,讓每家企業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跑,發展方向更清晰。”曾菁華說。
再如,市國資委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和項目集中,實施了5批次19組戰略性重組,市屬重點國企由51家整合為33家大型集團。同時,對文化、房地產、金融、建筑、酒店、港口等企業進行專業化整合。如重慶新華出版集團整合后,統籌全市出版發行資源,不僅優化了教材教輔、文化讀物的供應效率,還打造了200余個“書香重慶”線下閱讀空間,讓文化服務更貼近市民。
此外,重慶市屬國企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賽道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累計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998億元﹔通過組建專業化企業、設立產業基金,落地“氫走廊”“疆電入渝”等重大項目,讓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企增長“新引擎”,助力構建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
聚力創新“破卡點”,科技活力持續增強
“‘十四五’時期,重慶市屬國企還聚力創新‘破卡點’,科技活力持續增強。”曾菁華稱。
“十四五”以來,市國資委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構建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從科技投入、考核分配、人才引進、激勵約束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了一批市級領軍企業、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實現創新主體數量更多、質量更優。
同時,市國資委推動企業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讓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成為國企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5年來,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綠色能源技術等領域,都有重慶市屬國企的創新成果。比如,重慶水泵“華龍一號”核電泵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國家重大裝備“重慶造”。
踐行國企初心使命,保障民生“有溫度”
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重慶市屬國企也積極踐行國企初心使命,保障民生“有溫度”。
“市屬國企堅持把‘人民至上’貫穿發展始終,努力增進民生福祉。”曾菁華說,“十四五”以來,市屬國企參與了新建、改建機場、高鐵、高速、軌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助推全市軌道交通裡程大幅提升,覆蓋全市的定制客運網絡體系基本成型。目前,中心城區公交單日客流突破千萬,旅客運輸量達到130億人次﹔“響應公交”“小巷公交”“背簍專線”傳遞民生溫度,廣受好評。
同時,市屬國企優化供排水建設,供水、污水處理覆蓋全市90%以上區域,讓市民喝上了“放心水”﹔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廣泛開展消費幫扶,“十四五”時期累計捐贈超3.3億元、消費幫扶超19.6億元﹔5年招錄超5萬人,重點安置退役軍人、困難家庭大學生,吸納農民工超10萬人次,助力穩就業成效明顯﹔開放146個納涼點,推進“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把民生保障落到了實處。(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首個行政處罰公示信息信用修復應用上線
- 人民網重慶9月28日電 (陳琦、劉敏)為解決企業主體在行政處罰公示信息信用修復時“多頭跑、程序繁、周期長”問題,重慶市交通部門聯合市發改部門共同打造“交通運輸領域行政處罰公示信息信用修復一件事”應用場景。據悉,該應用場景於9月30日上線運行,將讓信用修復辦件時長由以往10個工作日壓縮至最短2個工作日。…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