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 市場深耕 產業鏈升級
三大引擎驅動重慶民企競逐全球
日前,重慶發布的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令人振奮。
數據顯示,2025年重慶民營企業100強,在2024年出口規模達547億元,同比增長62.93%﹔2025年制造業民營企業100強,出口規模569.34億元、同比增長60.01%。
“百強”是這個龐大群體的佼佼者,它們代表著重慶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和趨勢——2025年前7個月,重慶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2100.5億元,同比增長21.3%,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高達4526家,創歷史新高。
重慶民企出口如此“強悍”,背后是多維力量的深度聚合。產品創新、市場深耕和產業鏈升級,這三大引擎帶來澎湃動力,共同驅動重慶民企競逐全球。
產品創新賦能,駛向價值藍海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唯有差異化的產品和領先的技術,才是企業立足之本。重慶民企不甘於停留在制造環節,而是將研發投入視為通往高端市場的通行証,通過產品創新,為“重慶造”注入了高附加值。
新能源汽車產業,無疑是這股創新浪潮中最耀眼的明星。位列2025年重慶民企百強榜單首位的賽力斯集團,憑借在該領域的持續深耕,讓問界系列電動汽車成為出口主力。
這家民企自主打造的“魔方技術平台”與華為聯合開發的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實現了“端到端”全場景貫通,大幅提升了產品國際競爭力。
憑借技術創新,2024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單價從5000美元躍升至4萬美元。2025年上半年,賽力斯境外營收同比大幅增長145%,海外銷售佔比從2024年的6%提升至11%,且海外業務成為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板塊。
同樣,宗申集團和隆鑫通用等傳統摩托車及通用設備巨頭,也不再滿足於傳統燃油機型產品。這些重慶老牌民企的電動摩托車和智能發電機組,通過融入智能芯片、優化電池技術和採用綠色環保材料,精准捕捉了全球市場對高效、環保產品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我們不只是提供交通工具,更是提供智能、綠色的解決方案,這讓我們在東南亞、俄羅斯等市場贏得更多訂單。”宗申集團海外市場部門一位人士稱。
從汽車到摩托車,在技術與綠色理念的雙重加持下,“重慶造”交通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駛入全球價值鏈的更高航道。尤其是在關鍵零部件領域,重慶民企的技術創新成果,驚喜不斷。例如,覽山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車規級MCU芯片,順利通過最高安全等級認証進入量產。這些芯片廣泛應用於汽車車身控制、智能座艙、底盤安全等多個核心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
不止於汽摩產業,在電子產品和生物醫藥領域,重慶民企也閃耀著創新之光。在渝北的OPPO生產基地,一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折疊手機。這裡引入了先進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實時採集監控生產數據並分析,全制造流程數字化可追溯,良品率高達99.9%以上。憑借創新,OPPO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穩居全球前列。
另一家代表性民企——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則以疫苗和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為核心。2024年受益於全球健康需求回暖,其自主研發的流感、HPV等疫苗產品經過嚴苛的國際臨床試驗,獲得了國際權威認証,成功銷往多個國家。
市場深耕細作,織就全球網絡
在產品創新支撐起硬核實力之后,重慶民企的第二張王牌,是市場深耕。大家不再滿足於“訂單式”貿易,而是主動出擊,拓展新的市場版圖。
博賽集團是“走出去”較早的企業之一。在歐洲、南美和非洲,集團都設立了自己的分支機構。通過覆蓋多區域的銷售網絡,這家重慶民企的產品已經賣到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和博賽在線下步步為營拓展海外市場不同,隆鑫通用更看重線上渠道。他們以跨境電商亞馬遜平台為突破點,全面上線美國、歐洲、日本站點,2024年實現銷售額400萬元,其中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站點的B端訂單佔比超過10%,預計2025年銷售額將突破1000萬元。
為了深耕海外市場,重慶民企還調整經營策略,專門開發針對性的產品。比如,重慶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專門設計研發並計劃首次向國外市場推出電動摩托車產品﹔虯龍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輕量化電動越野車,目前銷量超過10萬輛,產品覆蓋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
重慶民企深耕海外市場的另一大趨勢,是高端化。最典型的代表,是賽力斯。2024年,這家重慶民企的市場版圖從傳統的亞非拉地區,拓展至德國、法國等歐洲高端市場,以及中東、美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為適應不同市場,賽力斯加速布局海外銷售網絡和本地化生產,推出符合當地法規和消費者習慣的車型。
深耕市場還體現在對海外資產和營業收入的持續投入。2025年重慶民企百強,2024年境外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4.99%,境外營業收入增長11.69%。重慶民企,正在經歷從產品輸出到資本輸出、從貿易往來到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的轉變。
產業鏈升級,筑牢競爭基石
重慶民企出口的快速增長,不僅是單個企業的成功,更是背后整個產業生態系統不斷優化和產業鏈升級的結果。從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到新興集群的崛起,再到智能制造的普及,重慶民企正努力構建起更加韌性、更具競爭力的全球產業鏈。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可降低單位生產成本,直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崛起,是產業鏈升級最鮮明的注腳。2025年重慶民營企業百強榜單顯示,2024年從事汽車制造業的企業數量從2023年的19家增至27家。這些汽車民企營業收入總額和淨利潤總額,分別佔制造業百強總量的約35.75%和37.33%,顯示出強大的集聚效應和增長潛力。
這種集群效應並非簡單堆砌,而是一個涵蓋研發、制造、銷售、配套的完整生態系統。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在重慶,我們能找到從芯片到電池、從整車到零部件的幾乎所有配套,這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成本,也吸引了更多人才和資本的匯聚。”
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是推動產業鏈升級的關鍵抓手。2025年重慶民企百強中,超過九成已實施或計劃數字化轉型,2025年重慶制造業百強中,67%的企業通過智能制造實現了網絡化協同和數字化管理。
政策支持和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則為產業鏈升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供金融支持、加強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措施,顯著降低了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和運營成本。例如,海關的“快速通關”服務、出口信用保險的扶持,讓企業“出海”之路更加順暢。
“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重慶民營企業憑借產品創新的銳氣、市場深耕的韌性以及產業鏈升級的智慧,構筑起面向世界的強大競爭力。這三大引擎不僅驅動著出口數據的持續高漲,更在向世界展現中國制造的創新活力與全球雄心。”市工商聯這名負責人表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吳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