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旅游熱度攀升 景區機場物業保障通過“大考”
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重慶來福士廣場、渝中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北京大興機場、重慶江北機場等熱門旅游目的地和交通樞紐持續處於高位運行狀態。在景區保潔、秩序維護、游客引導、突發事件處置等物業保障環節,堅守崗位的新大正人不僅通過“大考”,也成為展現城市溫度與服務品質的窗口。
日均超3萬步:每天都在經歷“壓力測試”
“節日期間,我們每天都在經歷‘壓力測試’。”新大正物業集團十八梯項目負責人表示,持續集中的大客流,是對物業服務承壓能力的直接檢驗。
據重慶市文旅委發布的數據,雙節期間渝中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累計接待游客106.1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接近15萬人。面對持續高位運行的客流壓力,新大正十八梯項目提前啟動“節日保障模式”,針對區域內餐飲集中、道路復雜等特點,增派工作人員。
數據顯示,工作人員日均步行超過3萬步,全力保障景區環境整潔,以保障十八梯最以整潔、清朗的面貌呈現在游客面前。
在重慶三峽博物館、國泰藝術中心、南陽三館一院等文化場館,新大正也結合各場館特點,圍繞大客流疏導、環境清潔、秩序維護、消防應急等環節制定專項預案並組織實戰演練,確保假期服務保障工作萬無一失。
這些服務數據的背后,是建立在科學排班、標准化作業流程和快速響應機制之上的專業服務體系。新大正通過“數據分析+經驗預判”提前部署資源,實現了服務供給與客流波動的動態匹配,展現出良好的服務彈性與應急響應能力。
每分鐘7次問詢:用服務傳遞城市溫度
航空樞紐同樣面臨較大客流壓力。重慶江北機場發布數據顯示,雙節期間累計起降航班7800架次,迎送旅客125萬人次。
作為T3航站樓的物業服務方,新大正在機場多個交通節點設置專人值守,佩戴紅色袖標的保潔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主動為旅客提供指引與答疑。
隨著T3B航站樓投入使用,不少旅客對站內動線和火車接駁方式尚不熟悉。項目團隊在小火車接駁點、交叉通道等關鍵位置加強引導,有效緩解旅客因陌生環境產生的不安。
在南京祿口機場,新大正服務團隊不僅完成了80萬人次的物業服務保障工作,還協助地面服務部門尋回旅客遺失物品200余件,並在機場組織的快閃活動中提供專業服務支持,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在北京大興機場,新大正團隊通過加大巡視頻次、提高手推車歸位效率、增配志願服務崗位等方式,保障旅客出行順暢。通過 “手推車快速回流” 機制,實現日均 1.4 萬輛次手推車周轉,跨樓層轉運約在4千輛,在100余個關鍵點位保持 “迎客式” 擺放,旅客尋車時間縮短至 30 秒以內。
“高峰時段,平均每分鐘需要回應6到7名旅客的問詢,但我們始終要求自己保持微笑、耐心解答。”新大正重慶江北機場項目盧班長表示,“服務不僅要專業,更要體現人文關懷。”

重慶江北機場捷運站台愛心服務崗。新大正供圖
30分鐘一次巡查:筑牢極端天氣“安全防線”
10月5日,受第21號台風“麥德姆”影響,海口美蘭機場遭遇持續強降雨。白天航班全部取消,面對夜晚旅客劇增的壓力,新大正組成的應急保障隊伍始終堅守T2航站樓一線,構筑起一道“看不見的安全防線”。
台風登陸前48小時,美蘭機場啟動防台應急響應。新大正團隊按照“分區防控、責任到人”的原則,提前完成樓頂垃圾清理、排水系統排查等准備工作,並對航站樓內容易發生滲漏的區域實施30分鐘一次的重點巡查。
台風過境期間,應急保障隊伍持續清理站台積水、加固防滑設施、設置警示區域,全力保障主要通道暢通。監測數據顯示,在風雨影響最嚴重的時段,T2航站樓內未發生因積水導致的旅客滑倒事件。
風雨減弱后,團隊立即轉入全面恢復作業,分組開展區域清理與設施排查。截至當天20時,航站樓內衛生間、母嬰室等公共空間均已恢復正常使用狀態。
據了解,不僅在機場業態,新大正在醫院、學校、公共場館等多種服務場景中,均已建立系統的應急預案與多方聯動機制,確保在各類突發情況下能夠保持平穩運行。

北京大興機場新大正工作人員正在整理手推車。新大正供圖
從十八梯的傳統街巷到北京大興機場的現代廊橋,從南陽三館一院的城市文脈到來福士廣場的商業中心,物業服務在多元業態中的高效協同與穩定輸出,正成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節假日期間的物業服務能力,是檢驗城市運行韌性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窗口。隨著社會對公共服務品質要求的提升,專業化、標准化與跨區域協同能力,正成為現代物業服務企業的核心價值。
新大正表示,面對不斷拓展的服務場景和持續升級的服務需求,企業將通過標准化體系建設和跨區域協同機制,持續提升服務品質與應急響應能力,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專業支撐。(新大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