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多輪驅動 重慶外貿增長動力強勁

2025年10月22日08:1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進出口總額5819.8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出口4008.3億元,增長10.6%﹔進口1811.5億元,增長16.2%,增速均高出全國整體水平。這是今年前三季度,重慶交出的外貿成績單。

當前,世界經濟出現逆全球化趨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外貿帶來巨大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能保持兩位數的強勁增長,實屬不易。增長動力來自哪裡?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動力來自機電產品——

機電產品出口佔總額超六成,其中電動汽車出口97.9億元,增長69.1%

10月9日,1650輛“重慶造”汽車從廣西欽州港啟航發往中東,創下了欽州港口岸單批次車輛出口的紀錄。這批貨物由長安汽車組織,涵蓋客車、轎車等多款車型,貨值約2.3億元。

在“海納百川”行動賦能下,長安汽車出口量不斷攀升。數據顯示,今年1—9月,長安汽車海外銷量465305輛,增長10.7%。

重慶其他車企也加速拓展國際版圖。

賽力斯中東版AITO系列車型在今年慕尼黑車展上亮相,並宣布這三款車型已獲得阿聯酋市場准入認証,即將在當地上市,這意味著賽力斯將借此打開中東市場。

隨著重慶著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實施“渝車出海”計劃,“重慶造”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正成為重慶外貿的重要增長點。重慶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汽車出口337.3億元,增長6.4%,其中電動汽車出口97.9億元,增長69.1%。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包括汽車在內的機電產品是我市外貿出口的主力軍。以前,我市機電出口產品主要是筆電,近年來通過不斷優化外貿結構,機電產品出口種類越來越豐富。

盡管全球筆電市場訂單有所萎縮,但重慶作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出口值仍保持高位穩定,前三季度出口1132.8億元,出口值位居全國首位。

手機、摩托車等產品出口總額繼續穩定增長,分別出口437.3億元、198.6億元,分別增長44.3%、37.9%。在這些產品的助力下,前三季度,我市機電產品出口總額達到3608.2億元,佔全市出口總額超六成。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機電產品是重慶出口的“壓艙石”,重慶一直在盡全力穩住機電產品的出口,例如實施“渝車出口”計劃、幫助筆電企業拿訂單、為相關上下游企業對接客戶等。此外,重慶還持續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開放通道的支撐作用,為重慶機電產品出海提供更便捷的物流選擇。

動力來自外貿主體——

做外貿的企業越來越多,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超4900家,創下歷史新高

10月初,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內,重慶桔瑞森裝飾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桔瑞森)生產車間的生產線“火力全開”,每小時能生產超級刨花板1200多張。

桔瑞森是一家專注於高端刨花板生產的企業,年產超級刨花板30萬立方米,廣泛應用於櫥櫃、家具、音響等高端木制品制造領域。因其生產全程無醛添加,符合國際環保標准,受到海外市場認可。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每月出口量近2萬張,月銷售額達100萬元。

園區另一家企業重慶科馬工貿有限公司生產的汽油、柴油發動機、發電機組等產品,80%以上出口到意大利、墨西哥、尼日利亞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類似的案例,在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內還有很多。

例如,重慶璨月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泰國布局生產基地,重慶萬虎機電有限責任公司在非洲市場建立多家“萬虎服務快修中心”,加快海外市場布局。

據統計,園區目前規上外貿企業20家,上半年外貿進出口額58.1億元,同比增長10.1%。

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的欣欣向榮,是重慶外貿的一個縮影。

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前三季度,重慶市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超4900家,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增加615家,增長16.5%﹔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2776.3億元,增長24.1%。

動力來自貿易伙伴——

朋友圈不斷拓展,除了最大貿易伙伴東盟,中亞、中東等新興市場也開始發力

對外投資是拉動外貿增長的另一重要因素。

今年5月,長安汽車泰國羅勇工廠投產儀式暨全球累計產量2859萬輛下線儀式在泰國羅勇府舉行。按照規劃,羅勇工廠一期規劃產能10萬輛,供應泰國並輻射澳、新、英、南非等右舵市場,2027年產能將達20萬輛。

今年9月,威馬農機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國建設的諾威斯動力設備有限公司也已投產。該基地與重慶總部共同形成18萬平方米現代化工廠、20余條智能化流水線的產能布局。“現在我們年產能突破百萬台,正在加速推進歐洲、俄羅斯商務處的網絡建設,並准備進一步開拓其他新興市場。”威馬農機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重慶一直在努力開拓多元化市場,其中,與RCEP成員國的投資合作逐漸增加,也是我市外貿得以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前三季度,東盟依舊是我市最大的貿易伙伴,重慶對東盟進出口997.6億元,增長24.2%。

在中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重慶也開始發力。例如,重慶水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中標了合同金額近6000萬元的尼泊爾某水電站機電總包項目,這也是該企業在尼泊爾打造的第十個機電總包項目。

“東盟、中亞等地區,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增長點。”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搶抓RCEP生效和共建“一帶一路”機遇,主動對接新興市場,有效對沖了傳統市場需求放緩帶來的影響。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640.8億元,增長11.8%﹔對拉美、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17.5%、38%、76%。

該負責人還表示,后續,重慶將繼續深化與這些新興市場的合作,推動外貿對象實現從“點狀突破”到“全面開花”的轉變,為未來重慶外貿的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實習生 李俊曉)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