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巴山夜雨·嘉陵江上” 北碚區舉行第七屆縉雲詩會

2025年10月24日11:28 |
小字號

第七屆縉雲詩會海報。北碚區文聯供圖

第七屆縉雲詩會海報。北碚區文聯供圖

10月23日至24日,北碚區以“巴山夜雨·嘉陵江上”為主題,舉辦第七屆縉雲詩會,通過詩歌採風、主題沙龍、沉浸式朗誦展演等活動,讓這座千年文化之城再度因詩煥彩。

北碚的詩意基因深植歷史土壤。抗戰時期,這裡曾匯聚郭沫若、老舍、梁漱溟等“三千名流”,創作《屈原》《四世同堂》等名作,奠定深厚文化底蘊。改革開放后,國內首個新詩研究實體機構——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落戶於此,呂進、傅天琳等詩人從校園走向詩壇,北碚由此成為海內外公認的“中國新詩研究重鎮”。

2019年,北碚聯合《詩刊》社、西南大學等打造“縉雲詩會”品牌,首屆即吸引21位文學獎獲得者參與,創作詩作超百篇,出版詩集《夜雨寄北》,迅速打響知名度。如今,詩會已發展為集創作、研究、傳誦於一體的文化IP,推動北碚被中國作協授牌“中國新詩創研中心”。

七年來,縉雲詩會堅持“北碚文化特質+校地合作”雙輪驅動,深挖本土資源、借力高校學術優勢,形成“巴山夜雨詩歌獎”征集、全民朗誦大賽、詩人採風等系列活動矩陣。截至目前,詩會累計征集詩歌2.5萬余首,出版《自在北碚》《詩頌風華》等6部詩集,先后獲評“書香重慶優秀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重慶市基層文聯十佳特色品牌”。

詩歌正成為北碚文旅融合的“助推器”。當地以“百館之城”建設為抓手,在文化場館、城市公園、大街小巷融入詩詞元素,通過詩歌書法展、常態化詩教活動,讓“紙上詩”變為“城中景”。數據顯示,系列活動帶動北碚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巴山夜雨”文化IP成為城市獨特標識。

北碚將持續以縉雲詩會為載體,傳承中華詩歌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打造“詩意棲居”的人文之城。(韋玉婷)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