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乘勢而上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奮勇爭先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我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2025年10月26日09:2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的建議,科學繪制了未來五年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路線圖”,吹響了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沖鋒號”,在我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紛紛表示,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接續奮斗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全會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重慶將對標中央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定跳一跳夠得著、可操作能落地的工作目標,抓好貫徹落實,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奮勇爭先。

“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為未來五年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表示,全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將抓好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落實,緊緊圍繞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作出的“兩個轉向”重大判斷,聚焦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聚焦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深化存量土地和空間資源研究盤活,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聚焦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全面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質效﹔聚焦美麗重慶建設,以“一張圖”統籌協調耕地林地空間,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聚焦城市本質安全,健全全域全量地質災害風險隱患一體化管控體系。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姜天波表示,全市政法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一體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法治重慶建設。強化底線思維和除險固安工作導向,深化平安建設“一把手”工程,深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市域實踐,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確保全市政治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堅持改革和數字雙向賦能,扎實推進平安法治領域改革和數字法治建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重慶辨識度”的政法領域標志性成果﹔緊緊圍繞重大戰略實施等,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政法公共服務和便民事項實現“一窗通辦”“一網通辦”,為“十五五”開局和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涪陵區委書記黎勇表示,全區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持續做大做強以先進材料等為代表的“2349”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迭代完善“1238”產業科創體系,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牽引“四側”協同、“四鏈”融合,聚焦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持續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衡供給,加快建設重慶重要戰略支點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市域輔樞紐、渝東新城主引擎,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中貢獻涪陵力量。

長壽區委書記江夏表示,全區將把貫徹全會精神融入發展全局,堅決扛起世界一流化工產業集聚區、萬億級先進材料核心承載區、重慶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等使命,聚焦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地、自然長壽美麗生態城”總體目標,全力培育“2324”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建設先進材料產業集聚區、物流樞紐經濟先行區、運動康養文旅示范區、自然長壽美麗生態城,切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銅梁區委書記劉立武表示,全區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奮力實現“五新”目標。打造產業發展新陣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國家高新區,推動GDP、規上工業總產值破“千億”﹔打造創新開放新窗口,建設“兩高鐵兩城際三市郊八高速”交通路網,構建綜合樞紐新城﹔打造巴蜀文旅新地標,打好銅梁龍舞、銅梁龍足球、安居古城、少雲故裡“四張牌”,建設龍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城鄉融合新典范,深化“小縣大城”試點,全域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擦亮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金名片﹔打造高效治理新樣板,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民生保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銅梁、法治銅梁、美麗銅梁。

真抓實干

形成團結奮進新局面

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被置於首位。大家紛紛表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立足崗位真抓實干,形成團結奮進新局面。

綦江區石壕鎮黨委書記孫振營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擘畫了宏偉藍圖。石壕鎮將搶抓國家長征公園建設、習安高速開通等機遇,充分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教育高地,開展多樣化紅色教育活動,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同時,以紅色文化為引領,推動農文旅體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深挖石壕鎮的發展潛力,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會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重要部署,為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武隆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服務中心主任許章明說,武隆正全面實施“空間重構、功能重塑、品質重生”三大工程,加快建設烏江流域明珠城市。推進城市空間格局優化,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旅居之城﹔加快產業培育,著力挖掘“水陸空”三棲經濟潛力,推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集群﹔促進創新發展,布局建設產業創新平台,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持續動能。

大足區經信委主任晏大利說,大足享有“西部五金之都”等美譽,產業基礎深厚,將實施“五大行動”,奮力再造一個“大足工業”。“園區平台能級躍升”行動加速打造國家級經開區、國家高新區﹔“產業集群迭代升級”行動將鞏固拓展兩個主導產業優勢,提速4個特色產業強鏈成群,推動6個新興產業細分環節取得突破性發展﹔“存量經濟優化提升”行動重在推動中小企業設備更新、技術創新,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科技創新賦能增效”行動將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生態,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發展模式﹔“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行動將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謀劃“十五五”時期稅收重點工作,發揮職能作用服務高質量發展。聚焦主責主業,打造全鏈條高效能稅費收入治理體系,推動稅費收入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聚焦強基提效,探索構建稅費征管新模式和稅收監管新機制,助力提升經濟治理效能﹔聚焦服務大局,深度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更新完善機制制度體系和服務舉措,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聚焦惠企便民,迭代升級“智能化+精細化”的稅費服務體系和政策落實體系,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凝心聚力

更好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任務,令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大家表示,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增動力、激活力,更好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宋平表示,全市應急管理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以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為牽引,以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為主線,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責任倒查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持續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保障體系,持續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在深化公共安全治理上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將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向更高水平,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安全穩定環境。

巴南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胡文軍表示,巴南區紀委監委將一以貫之把監督重點放在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上,切實抓好營商環境、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等重點工作,通過穿透式的精准監督、系統化的整改整治,服務經濟發展、回應社會關切、推動長效治理,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確保政策執行不走偏、不變樣、不打折,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堅實的紀律保障。

大坪街道大坪正街社區黨委書記朱靜表示,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高質量發展”部署指引下,社區將以0.33平方公裡的方寸之地為實踐場,用“小巷經濟”串聯起治理、民生與發展,讓政策紅利浸潤基層。如今,社區推動“文明積分銀行”激活2000平方米老舊街巷,“四步議事法”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建設了11處“口袋公園”,“政企對接平台”幫助477家小微企業匹配資源、破解經營難題等,讓“小巷經濟”既有煙火氣,更有發展勁。社區將繼續以黨建為紐帶,切實把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裝進居民“幸福口袋”。

“我們要努力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市就業服務管理局二級主任科員黃於說,將認真學習全會精神,推進就業數字化改革,完善需求識別、智能推送、任務調度、就業幫扶、成效跟蹤的服務機制,讓群眾感受數字化變革帶來的便利﹔分層分類精准幫扶,深入開展失業人員集中幫扶行動、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攻堅行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統籌資源就近提供就業幫扶﹔突出抓好青年就業,打好見習、培訓、就業、創業“組合拳”,為打造青年西部就業創業首選之城作出貢獻。

(記者 王翔 周傳勇 申曉佳 左黎韻 黃喬 劉沖 周尤 朱婷 何春陽 陳維燈 楊駿 劉翰書 吳剛)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重慶郵電大學發布多項重大數智創新成果
  人民網重慶10月24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10月24日,重慶郵電大學舉行2025年“數智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專家論壇暨第四屆董事會成立大會。活動以“數智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匯聚政產學研多方智慧,期間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與高能級合作平台集中發布。…
“民藝中國與當代鄉建”案例展在渝開幕
  人民網重慶10月23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3日,“民藝中國與當代鄉建——鄉村手工藝振興案例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共展出315件手工藝作品,展現鄉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干在實處,為工業發展找新路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群山環抱之中的豐都縣,有著“四山夾三槽”的地形地貌,是重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縮影。面對地理條件的限制,這個曾以農業為主的縣城如何在陡峭山坡間開辟工業發展新空間? 2024年,豐都出台《2024年豐都縣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常態化做好涉企服務,落實“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