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四色代表小組”一線履職解民憂暖民心

洪安鎮“藍色貼心人”代表小組深入果園了解情況。胡程攝
近年來,秀山縣洪安鎮人大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將全鎮73名縣、鎮人大代表按“職能相近、地域相鄰”原則,劃分為“藍色貼心人、紅色傳聲筒、綠色踐行者、金色服務站”四組,推動代表履職從“泛泛參與”向“精准發力”轉變,讓民生實事真正辦到群眾心坎上。
“建議村裡定期排查管網,再培訓2名村民當‘水管維護員’,確保長期管用。”在貴亞村供水改造現場,“藍色貼心人代表小組”組長雷薩琪一邊摸查新安裝的水管,一邊記下村民訴求。“藍色貼心人”小組聚焦供水、養老等民生服務,通過入戶走訪、現場督辦,今年已推動解決村民飲水安全、道路修補等民生問題8件,建立“問題-措施-反饋”閉環機制,確保服務“不打烊”。
“橋面改造質量沒問題,但建議加個‘小心慢行’警示牌,再裝盞路燈,晚上過橋更安全。”在茶洞社區多果坪便民橋,“紅色傳聲筒”代表楊秀祥用卷尺測量橋面寬度后,當場提出建議。這座曾因狹窄濕滑導致臍橙運輸難的便民橋,經代表調研推動改造后,橋面拓寬至4.5米,加裝防滑水泥和護欄,如今村民開著三輪車就能直達臍橙基地。今年以來,該小組累計收集群眾訴求42條,推動解決便民橋改造、公交線路優化等問題12件,成為民意“直通車”。
“村裡的保潔員多久掃一次地?垃圾分類有沒有專人清運?”在貴亞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綠色踐行者”代表張天鳳翻出手機裡的“整治前照片”對比:昔日亂堆的柴火、牆角雜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菜地圍欄、分類垃圾桶和庭院花草。該小組通過“周巡查、月通報、季考評”,推動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全鎮3個行政村獲評“縣級人居環境示范村”,村民滿意度達98%。
“每天能掙120元,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老人。”在貴亞村以工代賑項目現場,52歲村民王軍握著振動棒笑著說。今年來,“金色服務站”代表小組聚焦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推動民生項目採用“以工代賑”模式,帶動46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發放勞務報酬58萬余元﹔同時助力引進智慧茶園、果園項目,帶動200余戶村民年均增收超3000元。
據統計,去年以來,洪安鎮人大通過特色代表小組機制,累計推動解決景區文明提升、農產品銷路拓展等民生問題15項,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民生實事不是‘紙上項目’,必須讓代表沉下去、讓問題浮上來、讓成效顯出來。”洪安鎮人大主席吳仕清表示,下一步將持續以“四色代表小組”為抓手,把視察、調研、督辦貫穿民生項目全過程,讓每一項民生實事都成為“民心工程”,以履職實效繪就鄉村振興幸福畫卷。(胡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