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萬州區香爐山社區推行小院議事會

大事共議 小事快辦 急事聯動 難事破局

2025年10月27日07:1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社區閑置的邊角地改建后,居民們都喜歡到這裡來聊天玩耍。(受訪者供圖)

社區閑置的邊角地改建后,居民們都喜歡到這裡來聊天玩耍。(受訪者供圖)

秋日暖陽洒在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清風小廣場,孩子們踩著滑板車穿梭在彩色圍欄間,老人們圍坐在防腐木長椅上嘮著家常,畫面溫馨和睦。

誰能想到,這片充滿歡聲笑語的休閑地,一年前還是雜草叢生、爭議不斷的荒廢邊角地。

從荒地到大家喜愛的休閑地,是香爐山社區以小院議事會為載體,實現大事共議、小事快辦、急事聯動、難事破局的生動注腳。

盤活荒地,請居民當“設計師”

時間回到2024年2月。

社區計劃借雨水工程改造的契機,將轄區內一處閑置的邊角地改造成休閑廣場。

年輕父母盼著增設兒童游樂設施,方便孩子玩耍﹔老年群體則希望留出晾晒區,解決冬日衣物難干的問題﹔還有居民提出,廣場裡得多裝些座椅,方便歇腳聊天。

“好事要是辦不好,就成了‘鬧心事’。”社區黨總支書記傅山祥深知,民生工程得順著居民的心意來,可以拿到“小院議事會”,讓大家一起拿主意。會議當天,3名街道議事代表、20余名居民代表、設計方、社區監督委員會成員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聲此起彼伏。

最終,融合了多方訴求的設計方案順利通過。設計方現場拿出圖紙,根據居民意見調整布局:“兒童區和健身區分開,避免磕碰﹔座椅用防腐木,耐用環保,旁邊再種幾棵桂花樹,秋天能聞香。”

施工期間,居民們常常主動到現場看看進度,有的還幫忙清理施工垃圾。廣場正式開放那天,居民唐秀帶著孫子來玩,看著孩子在滑梯上笑得開心,她感慨道:“以前總覺得‘拍板’是干部的事,沒想到這次我們居民也能參與設計,這廣場建得比自家院子還貼心!”

48小時亮燈,民生問題不“過夜”

“老街中間那段路沒路燈,晚上黑黢黢的,我們老年人出門總怕摔跤。”今年初的一場“小院議事會”上,居民譚冬梅的一句話,在場的街道議事代表和社區網格員記在了心上。

散會后,街道議事代表李娟和網格員小張就趕往老街排查。“這段路有50多米,原來的路燈壞了3盞,剩下的兩盞亮度也不夠。”兩人一邊記錄,一邊聯系市政部門。當天下午,市政工作人員就來到現場檢測線路﹔次日一早,新的燈泡和線路材料運到,施工人員用了3個多小時,不僅修好了壞燈,還額外加裝了5盞路燈。

當夜幕再次降臨,老街的路燈齊刷刷亮起,暖黃色的光線照亮了居民回家的路。譚冬梅拉著李娟的手說:“以前找干部辦事得跑好幾趟,現在發條微信、在會上提一嘴,事兒就解決了,這效率真高!”

為了讓“小事”不拖延,香爐山社區專門制定了“小事快辦”機制:街道議事代表和網格員每天巡查轄區,居民也能通過微信群隨時反映問題﹔簡單問題要求24小時內響應,3個工作日內辦結﹔復雜問題則明確責任人和辦理時限,全程向居民公示進度。

今年以來,社區通過這一機制,快速解決了樓道堆物清理、下水管道堵塞、水管破裂等24件民生小事,每一件都辦在了居民心坎上。

10分鐘響應,合力化解火情危機

2024年春季的一個午后,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打破了社區的寧靜——香爐街一棟老樓房突然冒出濃煙,火勢順著窗戶向外蔓延。

樓棟長王長順第一時間撥打了火警電話,同時將火情上報給社區。社區接到消息后,立即啟動“急事聯動”三級響應機制,街道平安法治辦和轄區議事代表快速完成險情研判,帶著滅火器和急救箱趕赴現場,黨員干部、網格員組成先鋒隊,挨家挨戶敲門疏散居民。

15分鐘后,消防車趕到現場扑滅火源。隨后,街道平安法治辦聯合派出所逐戶核查人員安全,消防部門則對現場進行仔細檢查,確認沒有余火隱患后,各部門才按預案有序撤離。

事后,社區工作人員和議事代表特意上門,對因電線老化引發火情的房主和租戶進行警示教育,還通過微信群向居民推送消防安全知識和警示案例視頻。“多虧了社區反應快,各部門配合得好,不然我們這些老人可就危險了。”老人劉艷說。

三方共議,解開房屋裂縫心結

2023年6月至9月,五橋河分洪涵洞爆破施工期間,香爐山社區不少居民發現家中牆體出現了裂縫。72歲的楊秀芬摸著自家客廳牆上的裂縫,整夜睡不著覺:“每次爆破時,房子都震得直晃,牆也裂了縫,我們住著心裡慌得很!”

居民們找到施工方討說法,可施工方拿出合規檢測報告,稱爆破震速符合國家標准,不認可裂縫是施工導致的。一邊是手持報告的施工方,一邊是拿著裂縫照片的居民,雙方各執一詞,矛盾一觸即發。

居民的安全不能等,工程進度也不能拖,必須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嬌帶領黨員干部,先后3次搭建“小院議事會”平台,邀請居民代表、施工方、專業檢測機構三方坐下來談。

“大家的目標是解決問題,不是爭對錯。現在關鍵是弄清楚裂縫是不是爆破導致的,如果是,怎麼修復?修復期間居民的安全怎麼保障?”張嬌努力維持現場平和。經過多輪協商,三方最終達成一致:由專業檢測機構對房屋裂縫進行鑒定,確認是爆破導致的,由施工方組織專業修復隊進行修復﹔修復期間,施工方會加大房屋安全監測力度,提前告知居民爆破時間,盡量安排在白天施工,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此后,修復隊逐一上門,根據裂縫情況制定修復方案,從填補裂縫到重新刷漆,每一步都邀請居民監督。楊秀芬家的裂縫修復好那天,她說:“現在牆平了,心裡也踏實了,晚上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