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政協委員建言 助力沙坪壩區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高質量發展
10月27日,住沙坪壩區的重慶市政協委員赴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開展專題視察。委員們深入園區一線,實地了解沙坪壩區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成果轉化、產業集聚等情況,並結合自身專業領域積極建言獻策,為加快推進沙坪壩區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貢獻政協智慧和政協力量。

視察現場。陳俊攝
當日下午,視察組先后來到創客港·未來科技園、重慶大學聲景大數據中心、橫店武俠影視基地、重慶世紀科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縫紉機博物館、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等地,詳細了解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及重點企業運營情況。
在創客港·未來科技園,委員們詳細聽取了園區創新空間規劃及項目孵化介紹。園區位於嘉陵江右岸,佔地92畝,聚焦文創、數字科技、生命健康三大方向,正加快打造“校地融合、產城共興”的創新示范區。
在重慶大學聲景大數據中心,委員們沉浸式體驗了聲景技術在藝術創作、城市空間等領域的應用。該中心依托重慶大學聲學科技與藝術資源,建設中國西部聲景大數據庫中心及實驗平台,打造聲音產業集聚區,助力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在橫店武俠影視基地,委員們了解了該基地在影視動作、特技培訓、數字內容版權及傳統文化輸出方面的創新模式,其推動中國影視文化“走出去”,成為沙坪壩區文創產業的重要支撐。
重慶世紀科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來,專注於檔案信息化服務,聚集2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為全國上萬家客戶提供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展現出沙坪壩區民營科創企業的堅實力量。
走進重慶縫紉機博物館,委員們追憶起紅岩牌縫紉機的年代記憶,感受到沙磁老工業文化的厚重底蘊。該館通過保護工業遺產、講好沙磁故事,成為沙坪壩區推動文旅融合、留住城市記憶的重要窗口。
在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委員們聽取了關於高端智庫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的介紹。研究院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立項戰略咨詢項目近170項,產出咨政成果400余項,為中央和地方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座談會上,沙坪壩區科技局匯報了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情況。近年來,沙坪壩區深入落實市委“爭當創新驅動排頭兵”要求,實施“一高校一專班”機制,構建“2+2+X”校地融合格局,形成環重大、環重師市級生態圈和陸軍軍醫大、重慶電子職大區級生態圈,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深度合作。全區已建成“一圈六園三院一中心”等創新平台,集聚創新空間22萬余平方米,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0家、科技型企業500余家,初步形成“研發—轉化—應用”全鏈條生態體系。委員們認為建設方向明確、成效突出,並就校地合作、成果轉化、創新空間優化等提出意見建議。

座談會現場。陳俊攝
活動中,沙坪壩區政協主席楊邦維指出,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是發揮高校創新策源作用、推動沙坪壩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沙坪壩在體制機制、平台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可推廣的“沙坪壩經驗”。
他強調,要建好一個圈,以校地融合為核心,打造創新生態強磁場,集聚人才、拓展空間,推動科研與資本深度對接﹔要架好一座橋,以校企合作為紐帶,貫通創新鏈與產業鏈,推廣“工程師+教授”雙導師制﹔要鋪好一條路,以成果轉化為重點,完善全鏈條服務體系,強化科技金融支撐,讓更多科研成果在沙坪壩落地生根,打造“城市機會場景”,讓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在沙坪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楊邦維表示,政協委員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多提真知灼見,多為校地合作牽線搭橋,把更多優質項目和創新資源引入沙坪壩,共同推動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邁上新台階,為重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沙坪壩力量。(陳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