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藍、碧水清、生態綠……美麗渝中建設交出亮眼答卷
“如今的渝中,抬頭可望‘天空藍’,俯首可見‘碧水清’,放眼滿是‘生態綠’,生態文明之光處處綻放、綠色發展之美盡顯眼前。”10月28日,渝中區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渝中精彩一頁”系列主題發布活動,詳細介紹了美麗渝中建設取得的系列成效。
“十四五”期間,渝中區生態環境工作獲得市級及以上各類榮譽25項,還入選了2024年度“中國美麗城市典范”,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渝中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曉江介紹,渝中區堅持以“精准治污、科學治污”為戰略牽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在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方面,實現了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規范化收集率、處置率保持100%,核與輻射安全“零事故”,連續20年以上未發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並成功獲批了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全球環境基金醫療機構無汞替代試點。
圍繞“減污降碳、向新向綠”的治本之策,渝中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單位GDP碳排放量保持全國“最優”序列。轄區環保產業營收連續兩年突破300億元,位居全市第1。在深化推進首批市級氣候投融資試點方面,綠色貸款余額超1800億元,獲評第八屆世界金融論壇年會“地方政府ESG創新獎”。
該區著力構建“一廊、兩江、多節點、N脈絡”的全域生態空間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面積0.50平方公裡,生態質量指數(EQI)連續2年實現正增長。通過盤活城市“金角銀邊”,“見縫插綠”打造立體化山水都市景觀,持續擦亮“開往春天的列車”等生態名片。同時,深入開展19.1公裡兩江水岸線、鵝嶺—虎頭岩10.8公裡山脊線生態修復與景觀提升,修復消落帶74萬平方米,完成坡坎崖修復治理40萬平方米,持續扮靚天際線、山脊線、江岸線。
落實“數字重慶”建設部署要求,迭代升級“渝中智慧環保平台”,整合大氣、水、聲、環保督察等八大板塊,實現重點指標“一網統管”,“生態景觀”板塊KPI指標子跑道覆蓋率100%。渝中區推動市、區、街三級治理中心數據聯動,用好“141”基層智治體系,實現生態問題“發現—交辦—處置—反饋”閉環管理,還在全市率先試點施工噪聲“遠程喊停”“油煙e管”“低排放數字化監管工地”等特色智慧應用場景。
“近年來,我們時常看到‘渝中藍’‘漫畫雲’刷爆朋友圈,這一現象是否也是渝中空氣質量得到改善的結果?”“渝中區在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上,採取了哪些舉措?”……發布現場,區生態環境局、區住房城市建委、區交通運輸委、區公園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就重點問題進行了解答。(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