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寶坪鎮:“141”平台驅動治理變革 “六歸”行動扮靚鄉村風貌
近日,雲陽縣寶坪鎮朝陽社區的一場“清風議事”會上,村民代表、鎮干部圍繞新增的摩托車停車位和公共晾晒區選址展開討論。最終方案經集體議定后,被錄入鎮“141”基層智治平台,隨即派單至相關崗位,一周內便完成了劃線建設。這種“群眾提、大家議、平台督、快速辦”的場景,已成為寶坪鎮基層治理的新常態。
基層事務千頭萬緒,如何精准切中民眾關切,實現長效治理。寶坪鎮以“141”基層智治平台為“中樞大腦”,以“清風議事”協商機制為紐帶,創新推出以“游攤歸市、車輛歸位、商鋪歸戶、垃圾歸類、空間歸民、功能歸區”為核心的“六歸”行動,探索出一條數字賦能、群眾參與、共治共享的新路徑。
智治賦能,讓“議事”有章有法
“以前覺得村裡事是干部的事,現在在議事會上,我們說的話管用,大家都願意來。”棗樹村村民楊大叔的感受,道出了“清風議事”的生命力所在。在寶坪鎮,“清風議事”是基層治理的總品牌,各村社據此培育出“棗見面·棗說事”等特色子品牌,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成為政策宣傳點、民生議事廳和矛盾調解室。
為確保議事成效,議題由網格員巡查、平台大數據分析或群眾線上線下提議產生,議定事項納入“141”平台精准派單、限時辦結、結果公示,形成“收集—議事—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的完整鏈條。
“六歸”出擊,直擊鄉村治理痛點
“清風議事”議什麼?“六歸”行動是聚焦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答案。
游攤歸市,讓煙火氣不再擾民。利用智治平台分析,寶坪鎮在鎮中心劃定臨時疏導區,將87個流動攤販規范引入指定區域。“以前和管理員‘打游擊’,現在有了固定攤位,生意更穩定了。”原流動攤主王大姐說。
車輛歸位與功能歸區,讓秩序與便利兼得。針對停車難、亂停車問題,通過平台數據研判,新增劃設車位156個。更重要的是,通過“功能歸區”,重新規劃了公共空間用途,明確劃分車行道、人行道,並在市場、路口等區域專門開辟了摩托車、電動車停靠處,解決了“摩托車與小汽車爭位”的問題。
空間歸民與功能歸區,還空間於民並賦予新功能。清理被佔用的公共空間13處,新增休閑廣場、公園小品6處。同時,針對群眾晾晒需求,在充分商議后,利用閑置空地、廣場邊緣等,設置了統一的公共晾晒區,既解決了居民實際困難,又杜絕了雜亂無章。
垃圾歸類,讓新時尚成為習慣。平台實時監測28個垃圾收集點,確保日產日清。將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分類准確率顯著提升。
商鋪歸戶,還道路以通暢。建立商鋪電子檔案,結合平台視頻監控,對佔道經營進行柔性勸導與重點監管,此舉不僅贏得了商戶的理解與認同,更推動形成了“還路於民、規范經營”的常態長效管理機制。
機制保障,“議”以求“治”見長效
“議”是手段,“治”是關鍵。寶坪鎮依托“141”平台,對議事決議全程跟蹤督辦,明確網格內事項一周解決,復雜事項限時解決。同時,創新實施五星評價體系,將“六歸”行動等履職情況量化考核,形成“評價—反饋—復盤—改進”的管理閉環,事件平均辦理時長縮短了30%。
“現在大家心裡都有一本明白賬,事情辦得好不好,數據做支撐,群眾說了算。”寶坪鎮平安法治板塊負責人表示。
從“棗見面·棗說事”的生動實踐,到“清風議事”的整體成勢,寶坪鎮通過智治賦能、議事協商、行動攻堅、機制保障的四維聯動,成功將技術邏輯與治理邏輯、群眾訴求與政府服務深度融合。
如今,穿行於寶坪鎮,規范的市場、有序的街巷、煥新的空間,以及居民臉上舒心的笑容,無不訴說著這場由內而外變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鄧文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