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大足:70萬辦件背后的“數字賦能”

2025年11月05日10:34 |
小字號

在大足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辦事人員張女士輕掃“企業開辦一件事”二維碼,辦理入口瞬間呈現﹔市民劉磊趁著周六“辦証專場”,輕鬆為孩子辦好身份証,直呼“不用請假辦事真方便”﹔人民醫院的老人鄧某因行動不便躺在病床上,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為其完成非公証繼承業務……今年以來,這些場景不斷上演,是大足區數字政務服務中心以數字技術為筆、服務創新為墨,繪就“舒心、便捷、一流”營商環境的生動寫照。

大足區政務服務中心。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區政務服務中心。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截至目前,該中心接待群眾超80萬人次,辦理審批事項逾70萬件,群眾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9%以上,還榮獲“政務服務工作先進集體”。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一場以“數字賦能”破局、以“集成服務”提效、以“監督評價”固本的政務服務變革。

數字賦能:從“指尖”到“雲端”的政務革新

自2024年以來,大足區以“渝快辦”平台為突破口,率先實現其在轄區所有鎮街的全覆蓋。鎮街月辦件量從400件猛增至2萬余件,成為重慶市新“渝快辦”向基層延伸的典范。勝邦管道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吳振剛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時,在無差別綜合窗口提交申請后,同步推送稅務、社保等相關信息,真正實現“一件事一次辦”。“以前要跑多個部門,現在掃碼就能辦,效率簡直超乎想象!”吳振剛的感慨,正是數字技術重塑政務服務的生動體現。

同時,“跨域辦”服務打破地域限制。借助“川渝通辦”“跨省通辦”機制,異地代收代辦1.7萬件次、跨省辦理11萬件次。在川渝交界處經營企業的李先生深有感觸:“以前辦營業執照得兩地跑,現在通過‘渝快辦’提交材料,當天就能拿到証,省時又省力。”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推動政務服務從“線下跑”向“線上辦”轉變,從“單點突破”邁向“全域貫通”。

大足志願者協助市民辦理業務。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志願者協助市民辦理業務。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集成服務:從“多頭跑”到“進一扇門”的效率飛躍

大足區以“集成服務”為著力點,推動政務服務從“物理集中”向“化學融合”轉變。中心整合出入境、婚姻登記、醫保、社保等27個專業部門,設立雙橋分中心,將企業開辦、項目建設等事項下沉至園區,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任我飛躍(重慶)廣告有限責任公司的李總監對此贊不絕口:“以前市場監管、稅務、銀行開戶要跑不同地方,現在一個窗口提交材料,電子執照秒發,銀行賬戶同步更新,剛出大廳就接到客戶經理電話,效率簡直太高了!”

“一窗綜辦”改革成效顯著。通過統籌調劑18名臨聘人員至綜合窗口,實現5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時,創新“碼上辦事”模式,生成68個“一件事”專屬二維碼和39個部門事項標簽碼,群眾掃碼即可查詢辦理入口。辦理餐飲店開業手續的張女士說:“以前要問好幾個窗口,現在掃個碼,流程、材料、聯系人全清楚,再也不用‘反復找’了。”這種“集成 + 智能”的服務模式,讓群眾從“找部門”轉向“找平台”,從“跑多次”變為“跑一次”。

監督評價: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優化”的服務閉環

大足區構建“巡查 + 評價 + 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倒逼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每日由該中心領導帶隊巡查窗口紀律,隨機邀請群眾評價服務,定期抽取窗口檢視一次性告知、服務態度等內容。今年以來,評選紅旗窗口12個、服務標兵48人次,營造出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好差評”閉環管理機制讓服務優化更具針對性。嚴格執行“差評”整改回訪制度,確保投訴反饋、整改落實、結果監督閉環運行,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滿意率持續保持在90%以上。辦理失保險金申領的劉先生曾給出“差評”,原因是“服務態度差效率低”。中心立即協調人社局核實整改,進一步優化大廳公共事項辦理環境,不影響群眾正常咨詢和辦事,並通過電話向劉先生回訪整改落實情況。“沒想到我的意見這麼受重視,現在辦事快多了!”劉先生的轉變,印証了監督評價機制對服務提升的推動作用。

此外,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等10名社會監督員,對政務服務“挑刺”。一位監督員體驗“老年人優待証辦理”流程后,提出“增加字體放大功能”的建議,中心迅速採納並在自助終端上推廣。這種“開門搞服務”的姿態,讓政務服務更貼合群眾需求。

從“碼上辦事”的便捷,到“一窗綜辦”的高效,再到“好差評”的倒逼,大足區數字政務服務中心以數字技術為引擎、以集成服務為路徑、以監督評價為保障,構建起“舒心、便捷、一流”的營商環境。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讓群眾辦事更省心、更省力,也為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今后,大足區將持續深化“人工智能 + 政務服務”融合,探索新模式,將為服務添活力,讓政務服務兼具速度與溫度。(譚顯全)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