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睦和村:以“五廉”清風護航鄉村振興
深秋的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漫山柑橘挂滿枝頭,一個豐收季即將到來。作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果鄉,睦和村近年來以水果產業為基、農文旅融合為翼,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特色路。而“清廉建設”如同一條主線,貫穿村庄發展始終,以“五廉”舉措為筆,繪就了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新畫卷。
固“廉”筑基,讓監督直達“神經末梢”。由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的“果果香”志願服務隊,既是民情收集員,也是監督聯絡員,累計解決種植技術、基礎設施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0余件。“多虧技術培訓,今年柑橘長勢旺,預計增收上萬元!”村民汪大姐的笑顏,印証著監督賦能民生的實效。
育“廉”礪才,激活“頭雁效應”。如今,村“兩委”班子群眾滿意度從70%提升至98%,“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蔚然成風。“這份‘廉潔履職清單’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要規范用權、廉潔辦事。”睦和村本土人才小李說。
融“廉”塑風,文化滋養培育“文明沃土”。村口的清廉家風長廊,記錄著承載移民記憶的家風故事,已成為村民茶余飯后喜愛的“打卡點”。
興“廉”強產,陽光操作助力“產業騰飛”。睦和村創新建立“合作社+監督委員會+農戶”監管機制,對農產品產銷實施全鏈條陽光監管,確保項目資金100%可追溯。同時,通過打造“清廉農旅”工程,落實“三公開三透明”機制規范項目管理,2024年帶動旅游收入600余萬元,水果總產值突破1180萬元,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為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廉動力”。
守“廉”護綠,力促全民參與共建“美麗家園”。走進睦和村,環境整治“紅黑榜”格外醒目。“看到自家門牌出現在紅榜上,臉上有光啊!”村民吳大姐自豪地說。村裡推行“積分制+微治理”模式,有效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形成了“戶戶爭先進、人人比清潔”的良好氛圍。
青山環抱,果樹成蔭,整潔的村道串聯起座座院落。“清廉是鄉村振興的基石。”睦和村黨支部書記秦翠蓉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五廉’建設,以清風正氣護航鄉村振興行穩致遠。”(溫顯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