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全國甘薯 “大咖” 聚彭水 解碼“中國苕粉之都”高質量發展密碼

2025年11月07日14:23 |
小字號

11月6日,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舉行。來自國內外甘薯科技界、產業界的領導專家、企業家代表齊聚苗鄉彭水,圍繞甘薯產業創新發展、技術轉化、品牌建設等關鍵議題深入交流研討,為西南地區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注入強勁動能。

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在彭水舉行。主辦方供圖

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在彭水舉行。主辦方供圖

“此次大會選址彭水,具有特殊的典型意義。”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強在大會上直言,近年來彭水將甘薯列為縣域第一主導產業,傾力打造“中國苕粉之都”取得顯著成效,更以甘薯產業為抓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為全國特別是西南地區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彭水樣本”。

這份“樣本”的分量,有硬核數據為証。中國澱粉工業協會甘薯分會統計顯示,重慶甘薯澱粉及粉絲產量在全國佔據重要地位,而彭水單縣就承載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產能。目前,彭水甘薯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年產鮮薯48萬噸,綜合產值達18億元,“彭水晶絲苕粉”公共品牌聲名遠播。

彭水紅薯示范基地。主辦方供圖

彭水紅薯示范基地。主辦方供圖

一個山區的甘薯產業,何以托起鄉村振興的“大底盤”?答案藏在全產業鏈的精耕細作中。為夯實產業根基,彭水精准引育11家紅薯產業龍頭企業,建成42條現代化生產線,成功開發火鍋濕粉、重慶酸辣粉、經典干粉等20余種深加工產品,構建起“鮮薯—澱粉—苕粉—衍生品”的完整價值提升鏈條。其中,承載非遺工藝的彭水晶絲苕粉,憑借“久煮不爛、入口爽滑”的獨特特質,不僅入選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案例,更成為川渝火鍋行業的標配食材,香飄大江南北。

科技賦能,讓彭水甘薯產業有了“硬核支撐”。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持續深耕彭水,累計組織96人次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和產業培訓,篩選推廣352個甘薯新品種。其研發的“早育早栽+大顆粒肥精准施用”技術,示范輻射面積達2萬余畝,幫助種植戶實現畝均效益提升800元以上,讓“科技紅利”直接轉化為農戶的“增收底氣”。截至目前,該產業已直接帶動10萬農戶增收,成為彭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支柱。

彭水晶絲苕粉生產線。主辦方供圖

彭水晶絲苕粉生產線。主辦方供圖

以第三屆中國甘薯大會召開為契機,彭水錨定了更高發展目標:2025年實現甘薯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億元,全力打造國家薯旅融合示范區。為實現這一目標,當地正加速推進“一心三園兩基地一示范”發展體系建設——以縣城為產業服務中心,布局打造3個加工產業園、2個標准化種植基地,建設1個技術示范核心區,推動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高質量方向轉型。

三產融合,為產業發展打開新空間。目前,彭水已建成2個紅薯特色小鎮,精心打造摩圍山、烏江畫廊兩條薯旅融合精品線路,通過“直營展銷+節會促銷+電商網銷”三維銷售模式,構建起產品長效銷售機制。下一步,當地還計劃拓展“紅薯+康養”“紅薯+創意旅游”等新業態,讓單一產業向多元價值維度延伸。

協同發力,凝聚產業發展強大合力。彭水持續深化校地合作,與徐州農科院、西南大學等高校共建產學研平台,加速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依托擁有110家會員、31家授權企業的紅薯行業協會,構建“資源共享、渠道共建”機制,強化“彭水晶絲苕粉”區域公用品牌運營。一系列舉措,讓產業發展紅利更多惠及山區群眾,為渝東南山區民族地區走出強縣富民現代化新路徑探索出有效實踐。(蔣海濤)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