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2025年高中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培訓完成首階段研修
近日,重慶市2025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培訓(高中信息技術)在重慶文理學院舉辦並完成第一階段集中研修。來自全市的高中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參與了為期十余天的系統學習與交流,聚焦“數智時代教學創新”,實現從理念更新到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

培訓現場。重慶文理學院供圖
開班儀式上,重慶文理學院數學與人工智能學院院長馬紀成強調,參訓教師要放下日常教學的慣性思維,以“空杯姿態”主動參與每一場講座、每一次研討,全面提升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引領能力。
本次培訓緊扣技術賦能教育的主線,圍繞數據驅動教學、人工智能融合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首日培訓中,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信息技術教研員周志鵬、正高級教師斯慶和等專家,分別就數智時代課堂教學創新、教育科研路徑等內容作了專題輔導,為教師專業成長奠定理論基礎。
隨后,成都市武侯區教育科學發展研究院院長周文良通過典型案例,闡釋了數據在推動智慧課堂與個性化學習中的關鍵作用。重慶文理學院數學與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馬新強則從“智變·思變·角色重構”角度,引導教師重新定位數字化環境下的教育者角色。
在“生成式AI賦能教育”專題日中,專家羅化瑜通過理論講解與實操結合,幫助教師掌握AI技術在教學全流程中的應用,增強技術落地的信心與能力。
實踐環節是本次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優質課教學設計展示、小組匯報優化、送教課程打磨等活動,參訓教師在集體研討中不斷精進課程設計,提升教學實施能力。特別是在《用AI創作歌曲:從智慧創作到規范使用》送教課程的共同打磨中,教師們聚焦技術融合與規范使用,提升課程的專業性與適用性。
技術與教學之外,師德師風與意識形態教育貫穿培訓始終。永川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付永洪以生動比喻闡釋教育家精神與師德內涵﹔重慶文理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禮文就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與教學融合路徑作專題報告﹔成都師范學院教授郭平則圍繞“弘揚教育家精神,做數字化專業化教師”展開講解,進一步筑牢教師立德樹人的思想根基。
校際交流活動為教師提供了走進一線課堂、感受教學創新的機會。學員們先后走進永川中學、清華中學、育才中學及永川昌南中學,觀摩優質課例,參觀科創基地,與一線教師深入交流課程建設、機器人項目、信息學奧賽等內容,在真實場景中拓展教學視野,激發改革動力。
培訓收官階段,六個小組依次展示了高中信息科技課程設計方案,涵蓋數據編碼、可視化表達等核心內容。重慶文理學院教授羅代忠、萬州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劉彬等專家進行現場點評,從課程理念到教學細節提出優化建議,助力教師實現從“知”到“行”的專業跨越。
重慶文理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政策解讀到課堂實踐,從數據驅動到AI融合,從技術工具到師德鑄魂,從校內研課到校際交流,本次培訓構建了“理念更新—技術掌握—實踐淬煉—師德提升—輻射引領”的完整培養體系,助力學員們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前沿技術,更在實踐交流中提升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明確作為市級骨干教師的使命擔當。(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