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主帅李铁正式亮相,国家队19天集训开启
国足踏出重建第一步
核心阅读
中国男足新一期集训已然开启,新一任主教练李铁正式亮相。在中国足协的设计中,此次中国男足重建,标志着大国家队体系的启动,也是从国家队到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等各级球队变化的开端。摆在中国男足和李铁面前的首要挑战,是要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赛中成功突围。
1月5日,新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李铁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正式亮相,他将带领国足继续征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赛下一阶段的比赛。新帅亮相的同一天,中国男足也在广东佛山完成集结,展开为期19天的集训。在中国足协的设计中,此次国足重建,标志着整个大国家队管理体系的启动。其中,李铁执教的这支国家队,“龙头”作用不言自明。
有极强的国家荣誉感、稳定的竞技状态,在国家队才有位置
去年12月举行的东亚杯足球赛,李铁以代理主教练的身份带队参赛,球队的战术打法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中国足协的肯定。此后的国家队主帅竞聘,李铁从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正式接过教鞭的李铁希望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这支球队一定要团结,一定要有纪律性,到球场上能够竭尽全力”。他坦言自己选人用人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所有入选国家队的球员要有极强的国家荣誉感,“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这是第一原则。如果有私心,对不起,这支球队肯定没有你的位置”。
对于老将和归化球员的使用,李铁表示,现在这支国家队,大门对所有球员敞开,“希望他们在联赛当中有好的表现,我们会关注所有球员的动向,甚至包括他们的训练。我会在联赛间歇期,同每一家俱乐部的主教练交流,了解球员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选择球员,年龄不是问题,只要具备国家队的水平,大门就永远敞开。来到国家队,大家的机会都是公平的,就是看训练和联赛中的表现,谁展现出的竞技状态稳定,在国家队才有位置。”
李铁透露,自己与中国足协的合同只签到2020年6月9日(国足最后一场40强赛的比赛日),如进入12强赛将自续约。他说:“即便只签约一天,我也会马上签,这是为国家工作,是毫不犹豫的事情。”
从国家队到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等各级球队,风格要进行统一
中国足协将通过这次中国男足重组的机会,建立大国家队体系。从国家队到国奥队、国青队、国少队等各级球队,教练体系组成构架、评估体系,球员的选拔机制、技战术风格都要实现统一。李铁表示,统一各级国家队风格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尝试,“我们希望能从国家队做起,有更多专家加入大国家队团队当中”。
中国足协为新一届国足组建了一个复合型团队,包括体能教练、战术教练、体育科研专家、分析师、医疗康复团队、情报组和心理辅导组等。5日同李铁一起亮相的还有中国足协技术总监克里斯·范普韦尔德,这位曾任比利时足协技术总监的资深专家将进入教练组,负责技术方面工作。此外,李铁介绍,外籍体能教练和技术分析师也将进入团队。李铁说:“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我们的工作全部做到位,在国家队工作的压力比在俱乐部要大得多,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我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大家磨合好,这可能对我来讲是个挑战。”
李铁表示,未来还会有更多力量加入国足教练团队,“我们为什么有时在一些重要比赛中不能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这有一个长期的青少年训练的问题,还有心理问题。我们会在每期集训中都安排心理专家跟球员交流,也会找专业的医疗团队过来,甚至技术分析、情报搜集等都需要加强。”
中国男足首要面对的挑战,是从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赛中成功突围
李铁和中国男足首要面对的挑战,是从2022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赛中成功突围。
李铁说:“我不太愿意想未来的结果如何,我希望把每一天过好,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其实总结成4个字就是‘竭尽全力’,这4个字说起来容易,可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各种压力下,你还要努力将最后那点力量用出来。我希望球员能够全力以赴,尽可能赢下所有比赛。进入12强赛之后,我们才能有更长远的计划。”
根据训练安排,国家队在5日集结后就有一次晚间训练。6日上午球员完成体检之后,下午继续训练,从7日开始进行全天训练。李铁说:“这些球员可能马上要经历他们一生当中最累的一个准备期,(集训期间)会有很多次一天三练。准备期,体能储备非常重要,我们也要多花一些时间把我们的战术打法告诉队员们,此外还需要提高球员克服困难的能力。”李铁透露,在集训期间,国足计划至少要打两场热身赛。李铁希望球员能有更多的战术灵活性,这样可以针对对手的不同情况、场上的不同变化做出改变,甚至是主动去做出改变。
在带过的每一支球队里,李铁都会讲一段话,这一次,他在略加修改之后也准备与国脚分享:“希望球员能够珍惜中国足球带给你们的一切,珍惜能有机会为国家队踢球的机会,把每一场国家队的比赛都当做自己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场比赛来踢。”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6日 1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