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曲尺乡贫困户李吉琼家中有“宝贝”:

一棵脆李,供出两个大学生

2020年04月15日08:19  来源:重庆日报网
 

李吉琼夫妇在打理果园。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鞠芝勤 摄

  金色阳光洒向成片脆李林,翠绿的新叶格外耀眼。眼前这片脆李,是罗付明、李吉琼夫妇的“摇钱树”。

  “脆李管钱,娃娃争气。”3月31日,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贫困户李吉琼坐在自家院落里,谈起她家“三个宝贝”时笑容十分灿烂:两个儿子,老大今年25岁,老二24岁,都是“真资格”大学生;还有一个“宝贝”,就是脆李树了。

  现在,她家脆李一年要卖10余万元。李吉琼感慨地说:“脆李不但让我们脱了贫,还供两个娃上了重庆大学,老大还是研究生。”

  日子再苦也要送娃读书

  李吉琼刚嫁给罗付明那会儿,啥农活都不会,但他们认定一个死理:不会就学,只要勤快,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有了两个儿子后,夫妻俩更有干劲儿了。那时,很多邻居开始外出打工,但李吉琼与丈夫商定,家里有老有小,两人就不出去了。

  李吉琼与丈夫起早贪黑忙着种地,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还是省吃俭用送两个儿子上小学、念初中。

  在当地,不少农家孩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了。但李吉琼和丈夫在两个儿子初中毕业时,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送他们去县城最好的巫山中学读高中。

  李吉琼说,他们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种地要文化、打工也要文化,“政府干部不是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吗?所以日子再苦也要送娃读书!”

  在巫山县城,李吉琼夫妇专门租了房子“陪读”。白天,两人回到老家种地,晚上就赶回城头陪孩子。两个孩子也争气,2014年,老大考进了重庆大学。第二年,老二也考入了重庆大学,两兄弟学的专业都一样。

  种脆李供两个儿子上大学

  两个大学生,每学期学费近万元,每个月生活费三四千元,这对于李吉琼夫妇来说不是小数字。

  “多亏政府帮我们。”2014年,李吉琼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卡贫困户,政府帮忙落实了助学贷款,还给孩子提供生活补贴。但李吉琼始终认为,“当贫困户并不光荣!”

  李吉琼夫妇明白,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可是干啥呢?外出打工吧,都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也没有一技之长,挣不了几个钱,而且家中老人也需要照顾。

  巫山长江沿岸丘陵河谷地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灌良好、空气流通,脆李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到2014年,巫山脆李成为县域特色效益农业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5.2万亩,带动了当地许多农民增收致富。

  “回家种脆李!”2015年,李吉琼夫妇回到老家,把家里的脆李树精心管护起来,每天早上6点就到果园忙碌,中午回家匆匆忙忙吃完午饭,1点钟又出门了,不到天黑不回家。

  不懂技术,他们就去参加政府举办的培训班。补种缺树苗,政府又免费送。2015年,李吉琼家的脆李卖了5万元,一下子达到了脱贫标准。

  夫妇俩的种植技术越来越好,李子树长势越来越茂盛,脆李的价格也从每斤2元一步步涨到15元。伴随着收入不断上升,夫妇俩再没因为娃娃读书的费用发过愁。

  “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典型”

  2018年,老大大学毕业了。是继续读研究生,还是选择就业?他有些为难。老大说,内心深处还是想继续深造,但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又觉得该早点就业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有想法就去努力。”李吉琼开导儿子,脆李的行情越来越好,只要扩大种植面积,家庭收入会更多,供养兄弟二人读书没有问题,“想读就去读,我们苦点累点没啥。”

  在父母的鼓励下,老大顺利考上了研究生。李吉琼与丈夫把外出务工的亲戚的闲置土地、果园代管起来,全家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0多亩,收入越来越高。

  去年,小儿子大学毕业了,因为有哥哥做榜样,也报考了研究生。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李吉琼与丈夫开始思考如何让李子“更管钱”。

  曲尺乡脆李种植大户王祖保家的脆李,每斤卖到了25元。“好品质才能卖好价钱。”李吉琼开始对脆李实行精细化管理,杀虫、治病、用肥、浇水一个个环节都按照技术专家的指点来,“就是要讲科学、讲环保。”

  因为品质好,他们家的脆李果子还在树上,就有客商前来预定。去年,居然卖了10余万元,均价达到15元一斤。李吉琼说,随着果树陆续投产,收入会更高。

  曲尺乡党委书记徐培涛说,“李吉琼一家因学致贫,但他们勤劳、上进,不等不靠不要,借助党的扶贫政策努力发展产业,是依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典型。”本报记者 管洪 彭瑜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