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效的医卫服务

沙坪坝:全方位增进群众健康幸福感

2020年04月28日08:03  来源:重庆日报网
 

沙坪坝区健康工程“周末义诊”活动

  卫生健康事业是关乎群众健康与幸福的事业,医疗资源的匹配、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都是保障健康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沙坪坝区把“健康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身上,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赢得辖区百姓广泛赞誉,走出了一条群众满意的健康民生发展之路。

  医疗资源“大体量”汇聚,让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医疗资源“大体量”汇聚,多元化办医体系日臻完备,速度与规模超前。全区现有医疗机构593家,其中公立医院16家(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7家、一级医院3家)、民营医院2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0家、一级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镇卫生院5家,已初步形成沙坪坝区多元化办医体系。

  沙坪坝区每千人口床位9.41张,执业(助理)医师3.76名,注册护士5.07名(不含驻区部队医院),居全市前列。

  2017年2月,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完成新址搬迁。

  2018年10月,沙坪坝区中医院完成新址搬迁。

  2019年6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的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井双院区总投资22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01亩,总建筑面积约22.8万平方米,医疗综合楼共14.1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8.7万平方米(含公共人防工程),规划床位1200张,计划2021年底建成。

  沙坪坝区即使拥有“大存量”医疗机构,建设脚步却没有停止。陈家桥医院二期工程、沙坪坝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等已纳入沙坪坝区“十四五”医院建设规划;丰文、土湾和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也在建设或改扩建中,正在不断提档升级。

  辖区内民营医院的发展同样成效明显,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重庆东华医院、重庆汇康医院、重庆贻青中医院等一批社会认可、知名度高的品牌民营医院。

  在沙坪坝区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发展快车道上,每一组医疗数字变化、每一次的医院新址搬迁、每一家民营医院落地都离不开历届区委、区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关心与支持。通过全区卫生人的努力,已形成多元化的办医体系,让辖区百姓真正感受到有地方看病、看病有选择就医格局,群众的健康民生更有保障。

  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兜底网格”完备,让群众就医更放心

  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的建构,是群众健康的“硬核”保障。

  近年来,沙坪坝区为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全区以“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紧扣百姓就医需求,通过“四名”(名医生、名科室、名院长、名医院)工程建设,公招专业技术人才17人,引进学术学科带头人4人,评选“沙磁名医”11人,引进多位知名专家组建名医工作室。

  沙坪坝区曾经因医学影像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困难,造成群众在社区看病就医不能及时得到必要的检查,即使有技师给病人进行了设备摄像,也无法及时阅片并做出精确的诊断报告。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为此积极筹划,依托陈家桥医院,大力引进高级影像人才,组建起远程诊断专家团队19人,以“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模式,打造区级放射远程诊断平台,提高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放射诊断服务能力,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2019年该平台在全区开展远程阅片4万余例,解决了各社区居民和乡镇群众就医得不到及时精确放射诊断的难题,并获得全国医院擂台赛远程医疗和智慧医院建设“最具人气案例”及“优秀案例”两项大奖。

  患者张晓兰腰椎间盘突出,经常腰痛腿痛,前几天来到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两三天时间诊疗,就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在这里看病,少跑路、少费用,效果还好。”张晓兰说。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从2018年起就安排康复科专家陈潇每周2次到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让附近的居民不出远门也可以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沙坪坝区以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牵头,积极探索组建医疗集团;以区属5个二级医院为龙头,建设了较紧密的医疗共同体;依托部队医院、市肿瘤医院的专科优势,整合辖区卒中及肿瘤救治等资源建设了专科联盟。

  新桥、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新桥医院血液科(重庆市血液内科质控中心)开展“点对点”日间病房转诊合作,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至今共接诊新桥医院下转的日间输注患者2438人次。全区推行糖尿病、高血压病分级诊疗试点,对转诊患者开启“一留三优先”服务,实行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效果良好。

  全区基层医疗机构2019年上转病人共1002人次,区人民医院等5家公立二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共307人次,通过构建医疗集团、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建设,由以前“输血式”的帮扶转变成“造血式”的帮扶,为基层医疗机构带出一支技术过硬、专业合格的医疗队伍,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经济、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沙坪坝区未来将继续加强医疗服务内涵,依托优质医学院校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技术。

  建立健康民生“暖心台账”,精准帮扶让贫困人口就医安心

  让贫困患者病有所医、心有所托、情有所系,沙坪坝持续加大医疗保障力度,通过政策兜底减轻贫困家庭医疗费用负担,采取医疗保障精准帮扶措施,用真心实意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实际难题。

  为了避免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沙坪坝区提高了医疗报销比例,降低了医保起付线,扩大了医保的报销范围,扩大了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的覆盖面,完善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家住凤凰桥村楠竹林社今年76岁的贫困户闵朝清,去年在凤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2次,总费用约5200元,但经过医保报销之后,他的自费部分只有490元,而这490元他还可以再申请政府的临时救助补贴,这样一来他这样建档建卡的贫困户几乎不需要花钱看病。

  闵朝清的事例仅仅是一个缩影。在沙坪坝区,每位农村建档贫困人口都建立了电子健康卡和健康档案,每个贫困户都签约了1名家庭医生,村民们的健康得到了规范管理,任何健康问题可以直接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省去了去医院的舟车劳顿,还节省了不少看病费用。

  沙坪坝区去年共组建135个家医服务团队,签约常住人口30.6万人,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6岁以下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24.3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71.43%,建档立卡贫困户1261户、1626人建立健康扶贫档案和就医台账,实现在家且有意愿签约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区级建卡贫困户签约全覆盖。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二级医院都设立了贫困患者综合服务窗口,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宣传,对符合医保规定疾病住院条件的参保农村贫困患者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在医疗服务上更是做到了对贫困人员“高看一眼,厚待一分”。

  沙坪坝区内二级医院的医师也加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医团队,拓展签约服务内涵,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基层医联体单位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除了家医服务团队,志愿者服务也是沙坪坝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了解,沙坪坝区每周都会开展健康工程“周末义诊”活动,打造了“不健不散”“救在身边”等深受群众喜爱的党建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促进区建设,累计开展义诊440期,举办健康知识宣传讲座609场次,受益人群达到38万余人次,创建“健康细胞”52个,完成2019年健康素养调查,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以上。

  沙坪坝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身上,通过精准医疗帮扶政策让辖区困难群众真正做到“不怕病”“敢看病”“看好病”,实现了全区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为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办人民满意的健康民生事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数”说健康》》

  593家

  593家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体系。其中公立医院16家(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7家、一级医院3家)、民营医院2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0家、一级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镇卫生院5家。

  135个

  135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护佑群众健康。家庭医生服务签约1531人,占贫困人口的94.16%;签约常住人口30.6万人,签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24.3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71.43%。

  1626人

  1626人建立健康扶贫档案和就医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1261户,1626人建立健康扶贫档案和就医台账;建立健康档案1554人,占贫困人口的95.57%。

  38万

  38万余名群众受益“周末义诊”。近年来,累计开展“周末义诊”440期,受益人群达到38万余人次;2019年举办健康知识宣传讲座609场次,创建“健康细胞”52个,完成2019年健康素养调查,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以上。

  马成兵 王凤 图片由沙坪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