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日报记者遍神州

给低保户解困、给孤寡老人温暖、给残疾人支撑

困难户 多方助

本报记者  田先进  原韬雄  常碧罗
2020年05月06日08: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6日 13 版)

  开栏的话

  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防控战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各地有什么好的做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本版今起推出“关注困难群体生活保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罗玲在帮戚阿姨一家做家务。 本报通讯员 周 舸摄

  志愿者罗玲——

  做残疾人的拐杖

  推开虚掩的房门,走进戚阿姨家的堂屋。煮上白米饭,切好肉丝,再撒一把豌豆尖……饭菜香伴随着勺子碰锅的声音传入客厅。“小龙、小凤,开饭喽!”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罗玲悉数摆盘,给戚阿姨一家三口准备好午饭。

  从2月开始,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就有一群“红马甲”到处忙碌着,大学刚毕业的罗玲就是其中一员。“在网上看到团区委招募志愿者,我在家怎么也坐不住了。”套上志愿者的衣服,罗玲走出家门,在各个社区给困难群众服务。

  最让她挂念的,是戚阿姨和她的一双儿女。家住新华二村社区的戚阿姨今年71岁,两个孩子均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时一家人靠着社区干部和街坊邻里的照顾,日子也还过得下去,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戚阿姨病倒了,在医院治疗了10多天,家里俩孩子咋办?

  根据社区的安排,罗玲每隔一两天就会拎着蔬菜和生活用品上门。做饭、熬药、打扫卫生……一开始,小龙和小凤对罗玲“并不领情”,饭不吃,水不喝。时间久了,混成了熟脸,慢慢也就敞开了心扉。前不久,罗玲还带着小凤上了趟医院做检查。

  其实做志愿者的这段时间,是罗玲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残疾人群体。在另一个社区,罗玲还照顾着一对盲人夫妇。“不能随便动家里的物件。”罗玲告诉记者,每次上门,她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挪动了什么东西,夫妻俩就摸不到了,“前两天通电话,他们的盲人按摩店复工了,我也就放心了。”除了日常家务,罗玲还要及时把各种生活必需品送到家来,挨家挨户敲门,叮嘱好如何使用。有事出门时,罗玲就是他们的眼睛和拐杖。

  像罗玲这样的志愿者,共青团九龙坡区委共招募了900多名,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承担了不少细致的工作。“社区有3596人,社区干部就8个人,哪里忙得过来哟!”新华二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刘馨告诉记者,“多亏了志愿者,帮了我们大忙。”

  这两天,重庆的天放晴,窗外的树抽了新芽,刚出院的戚阿姨坐在方凳上,接过罗玲递来的中药,说:“有志愿者在,我心里头踏实。”

(责编:秦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