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院推动“五个转变”实现一站式解纷

2020年05月19日18:23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5月19日电(刘政宁)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重庆各级法院围绕“五个转变”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实现立案窗口服务向诉讼全程服务的功能转型,由接力式服务向体系式服务的品质提升,实现一站式解纷、全方位服务。

渝中法院法官在调解室调解当事人双方矛盾。刘政宁 摄

  渝中区是重庆行政中心、历史人文中心和对外开放高地,做好纠纷多元化解和诉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记者在渝中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看到,中心分为立案服务区、智慧诉讼服务区、法官接待区、休息等候区、工作展示区、执行接待大厅等多个功能区域,并设有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诉非对接、第三方服务等18个开放式业务办理窗口。

  记者了解到,渝中法院按照全方位、一站式、集约化的思路,整合诉讼引导、登记立案、材料收转、案件查询、诉讼咨询、司法送达、财产保全、评估拍卖、信访接待等10项功能,实现诉讼服务中心功能由单一的“立案接访服务”向“诉讼全程服务”的转变,较好解决“法官难找、法官难交流”等“老大难”问题。

  功能定位从立案受理向诉讼全程服务转变

  让诉讼服务覆盖由“点”到“面”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唐亚林介绍,为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重庆各级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加强机构人员整合,促进业务功能融合,形成流程全贯通、业务全覆盖、机制无缝对接的服务体系,提供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等全方位服务。

  2019年,重庆高院发布《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实施细则》,要求完善分调裁审机制。在全面设立驻院调解组织开展诉前矛盾化解、设立速裁团队推动简案快审的同时,重庆法院积极探索构建调裁结合、快速解纷新模式。

  工作布局从搭建平台向一站式解纷转变

  让诉讼纠纷案件由“多”化“少”

  唐亚林说,重庆还将诉讼服务中心建成多元解纷的综合性枢纽,加强指导协调和统一调度,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作为前端解纷“桥头堡”作用,快速处理大量简单案件、类型化纠纷,让后端各审判庭室集中精力当好案件专业化办理的“主阵地”。并配备智能化诉讼风险评估设备,为当事人评估诉讼风险,建立诉前调解告知制度,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

  2018年,重庆高院联合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出台《关于推进人民调解与人民法院司法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设立“驻院调解工作室”,选聘专职调解员常驻调解室调解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结合分调裁审改革,建立健全“调解+速裁”审判团队,通过委派委托调解为法院办案减负,通过速裁方式快速审理简易案件。

  服务方式从大厅现场服务向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转变

  让群众诉讼由“难”变“易”

  同时,推动线上线下诉讼服务深度融合,形成功能互补、协同有效的诉讼服务格局,让线下服务为线上服务提供有效支撑,线上服务为线下服务释压减负。依托三级法院一体适用的“重庆法院诉讼服务网”,当事人凭借一部手机,登录一个系统,即可“通办”全市法院各项诉讼事务。

  近年来,全市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网上立案数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与窗口立案并重的一种立案方式。“易解”平台开通后,已登记注册调解组织2732个,调解员9175名,实现诉前调解案件信息上网率100%。

  运行机制从分散粗放向系统集约转变

  让权益实现由“慢”到“快”

  在遵循诉讼规律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送达、保全、鉴定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进行集中,做到人员集中、功能集约、效果集成。如加强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合作,法官将诉讼文书发送到电子送达系统,由邮政公司安排专人通过电子送达系统进行打印、封装,并进行送达。

  全市法院全面建立民事财产保全中心,将分散于各业务庭的民事财产保全工作全部交由民事财产保全中心统一办理。重庆高院还上线对外委托鉴定一体化平台,并与办案系统和专业鉴定机构有效对接,实现数据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做到信息即时生成、即时流转。

  解纷方式由单一审判机关向社会联动转变

  让一站解纷由“繁”至“简”

  聚焦群众司法需求,出台《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联合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制定《关于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积极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第三方人员,以及银行、邮政、公证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诉讼引导、法律援助、代理申诉、公共服务等工作。

  此外,广泛吸收代表委员、退休司法人员、基层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解纷力量,进一步形成强大解纷合力。健全购买社会化服务机制,将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司法辅助事务剥离出来,交由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去做。

(责编:刘政宁、张祎)